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假面

假面(1966)

假面

评分:8.8 / 地区:瑞典/ 片长:85分钟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 热度:9919℃
类型:剧情/ 语言:瑞典语 编剧: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毕比·安德森/丽芙·乌曼/Margaretha Krook/甘纳尔·布耶恩施特兰德/Jörgen Lindström
状态:1280p高清更新:2017-11-03
影片别名:性格 / 人物

假面下载地址

假面影评or剧照

《假面》问世时,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早已以其作品里的存在主义理念而闻名,对于生、死、灵性与宗教的深思让这位瑞典导演在影史中占据了一方独特而不可撼动的席位。 作为伯格曼表现手法的代表作,《假面》一片不仅延续了导演对人类心灵的探索,还将镜头集中于展示人性中的两组二元性:演绎与真实、缄默与释放。本篇视频论文将从镜头技巧和人物设置两方面,分析《假面》中形式与内容的二元性,同时也将带领大家追溯伯格曼导演富有自我意识的镜头语言所诞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影片中多是半边脸的拍摄,实际在暗示角色最终割裂与融合的母题。

假面剧照

既然要探讨人的假面,那就用镜头去凝视人物的脸部,甚至可以将一段对话重复两次,分别给到进行对话的两人面部以长镜头,来运用人物面部直接进行精神与情绪的输出。伯格曼可太会拍脸了,精妙独特的构图搭配演员精准的表演简直直击灵魂。假面与真我始终是无法割裂的,寻求真我的过程在解构假面的同时也在滋生着新的假面。

假面剧照

Alma是Elisabet的假面,沉默的本我迷失在自己众多的假面中。这氛围很恐怖片了。第一部伯格曼,感觉自己理解起来还是有点吃力。

假面剧照

沉默是对抗假面,也是新的假面,演员与孩子关系那段和秋日奏鸣曲好像有点联动?目前看的伯格曼的电影或多或少都在探讨沟通,认知的偏差,沉默的揣测,放大的不安

假面剧照

真和假也是伯格曼电影中常见的主题,假面,我觉得是指人的各种假面。喜欢电影中护士的那段自诉,比起秋日奏鸣曲中激烈的争吵,这段自述反而更吸引我。

假面剧照

别人至今一直拍精神分裂,伯格曼却早就讲述更牛逼的故事,人格的合二为一。人没有真正的自我,无论如何都在戴着假面,别人看你也是造出了一个新的假面,这就是人的交流。

假面剧照

看有短评说伯格曼提到过主题是假面和真实自我,看起来艾玛和伊丽莎白都有一副假面和真实,伊丽莎白以局外人的身份观察艾玛的真实,觉得有趣,可是安排艾玛替代自己是为什么呢? 2020.8.12

假面剧照

碎片化的镜头,各种意象的交杂,如梦境般的电影,二者呈现出了普世之人的两种极端,极端的沉默与极端的喋喋不休,沉默如假面,撕碎人类最后的防线,使另一者改变,同时沉默也如假面般易碎。(8.5/10)

假面剧照

【A】不知道是否在探讨属于创作者的「原罪」——把他人包含真情的内心吐露当作创作素材,也就是「假面」。在此基础上伯格曼完成了影片开场那段“乱七八糟”的剪辑,也许其本意只是呈现不同的电影类型。完成了“元电影”的结构表达后,设计了一个以沉默来对抗「假面」的角色,那么再见语言,面孔特写才是关键。当护士拆开信件得知情感背叛后,影片正式步入迷离梦魇时刻,嵌套出无数伟大的特写镜头,以及那个惊世骇俗的重复对话。当假面与真我失去界限时,面孔并未重合,只是在割裂处惊人的契合,而这便是恐怖感的来源。后知后觉意识到那个男孩便是女演员的儿子,他是如此虔诚,把全部的爱意注入到「抚摸」这个动作,向银幕那头的「假面」出发,然后呢?胶片烧毁了。

爱。摄影绝美,沉默与琐碎,我的理解是释放出来的自我与面对世界的假面发生碰撞,矛盾和撕裂。首尾呼应的小男孩是现实世界视角对主人公隐秘内心世界和思维的窥探。最惊动的片段是结尾处两遍的重复独白,一种剖析之后的虚空。假面之外皆是梦境,梦境即自我之投射。

9.1 几乎和梦一样,看完睡至半途又翻身醒来。这样的迷离和超脱是看电影能达到的终极状态,《假面》是能触及这种状态的电影。为什么能触及已经不重要,庞杂的解读,博广的索引把电影按在了解剖台,就像伯格曼的特写从头顶到手心的扫描,从虚化到聚焦的凝视,从中景到特写的跳切。开场的晦涩和中场的复现,无序的虚实,可以解读的空间都是“假面”,真实的作者站在中心,借一体两面的梦境打扮自己的假面。开场之后的老人和小男孩尸体一样躺着洁白的空间,跳切打开的双眼触摸到极简医院,这样极简的布景宛如天堂,之后目睹人间的死亡来到法罗岛。沉默的神性失态,罪恶的隐痛潜行,伯格曼这一次剥离了宗教的复魅,完成了最接近“真正的我”的假面。 ps:几乎能看到它对之后我爱的《穆赫兰道》《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忧郁症》《爱》等等的直接影响。

想卸下全部假面的人卸不下,想戴上完美假面的人戴不上。当我决定不说假话之时,却发现自己无话可说,只好沉默。在这个故事里,沉默是伊丽莎白从当事人到局外人的转变,这种带有审视意味的视角有着神性的隐喻,因为在伯格曼那里,上帝也是沉默的。而艾玛的角色则是动物性的,她任由身体的感受支配自己的行为。伯格曼的存在主义,在神性与动物性之间。神性要面对的问题是生存,所以当伊丽莎白生命受到威胁时她才打破沉默说了唯一一句话:不。动物性要面对的问题是道德,所以艾玛会在自我审判之中纠结至自残,寻求一种死亡解脱。若如加缪所言,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就是自杀。在伯格曼这里,神性的一面背离死亡,动物性的一面趋向死亡,卸下假面和带上假面原本的目的都是摆脱暴力,但又形成了另外一种暴力。伯格曼的希望是达成和解,可这并不容易。

假面完整版剧情介绍

舞台剧女演员伊丽莎白(丽芙·乌曼 Liv Ullmann 饰)在一次演出中忘了台词,之后长达数月她拒绝说话,被送进精神病医院。照顾她的护士阿尔玛(毕比·安德森 Bibi Andersson 饰)被医生责怪没有尽职,医院安排她带伊丽莎白在一所海滨别墅疗养治病。两人到达别墅后,伊丽莎白有所好转,但还是拒绝说话和给予回应。阿尔玛经常对她说话试图打破沉默,但仍旧得不到任何回应,最后不得不倾诉起她与未婚夫之间的情感问题。阿尔玛偷看了伊丽莎白写给医生的信,发现她在信里谈论自己,于是愤怒地叱责伊丽莎白。面对彻底沉默的伊丽莎白,阿尔玛在狂怒中几乎将她杀死。受惊的伊丽莎白惊恐地呼喊出“不!”,这让阿尔玛以为自己治好了她的病。可是伊丽莎白再次拒绝发出声音,她让阿尔玛成为自己的替身,与自己的丈夫做爱,照顾自己的孩子。阿尔玛在与伊丽莎白的过程中渐渐失去了自我的身份,悄然变成伊丽莎白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