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伊甸园及其后

伊甸园及其后(1970)

伊甸园及其后

评分:7.1 / 地区:法国 / 捷克斯洛伐克/ 片长:94分钟 导演:阿兰·罗布-格里耶 / 热度:7967℃
类型:/ 语言:法语 编剧:阿兰·罗布-格里耶
主演: Catherine Jourdan/Lorraine Rainer/Sylvain Corthay
状态:720p高清更新:2017-11-03
影片别名:魅诱伊甸园 / 魅惑伊甸园 / 伊甸之后 / Eden and After

伊甸园及其后下载地址

伊甸园及其后影评or剧照

三星半。迷宫伊甸园+殷红性游戏。电影&现实。鬼魂&镜子。找出口的捉人游戏。恐怖粉末。|报纸说我们的青年失去了信念,我们躲进假天堂的价值观,说我们最爱的游戏是同性卖淫和群交。|死亡的物质带有魔力。|我觉得我像从混乱的睡眠中醒来,带着上学要迟到的恐惧。PS:永远绕不开的格里耶及其后。

伊甸园及其后剧照

开头像极了法语教学。伊甸园是人们扮演自己并未发生过的故事的地方,其实点子很好,但是展开并没有那么吸引人,嗑药片。我找到了自己并未想过要的东西。姑娘好看。

伊甸园及其后剧照

★★★☆ 本片更适合午饭后欲睡的精神状态下来看。前半部分的感觉跟戈达尔的《中国姑娘》非常像,画面简洁工整,几个颜色更显眼,符号、实验、行为,三个字总结:简、迷、离!阿兰·罗布-格里耶 不愧是作者电影的代表。

伊甸园及其后剧照

1985年,瑞典举办格里耶电影回顾展。同年,据说诺贝尔文学奖属意格里耶,但是瑞典人都说格里耶太色情了,于是把诺奖给了克劳德·西蒙。

伊甸园及其后剧照

1985年,瑞典举办格里耶电影回顾展。同年,据说诺贝尔文学奖属意格里耶,但是瑞典人都说这老头太色情了,于是把诺奖给了克劳德·西蒙。&估计格里耶有性虐倾向。

伊甸园及其后剧照

会让我想起布努埃尔早期的短片《一条安达鲁狗》(1929),同样有超现实的寓意和元素,当然,格里耶毕竟是小说家,快速切换的碎片化镜头,正好构成了零碎的叙事风格。饶有意味的是,影片上半场舞台剧般的表演,形同一个行为艺术电影的完整展示。

伊甸园及其后剧照

旅游有时候是很危险的。如果你自身够强大,那是去吸收新鲜力量的。如果去的地方气场太强大而自己又不够强,魂就被吸走了。格里耶估计受伊斯兰地区如土耳其突尼斯这种地方的反作用太大了,走了以后都念念不忘,最终编出个杀人失踪绑架悬疑案企图消弭至少平衡这种神秘的影响力。不过看起来不那么成功。

伊甸园及其后剧照

ʕ•̫͡•ʕ*̫͡*ʕ•͓͡•ʔ-̫͡-ʕ•̫͡•ʔ*̫͡*ʔ-̫͡-ʔ,装bigger需谨慎,尤其格里耶的片子,没看懂就是阅历不够。不过话说回来,把电影拍这么深奥,简直无情。

伊甸园及其后剧照

1.格里耶尝试针对电影语言进行另类重构,骰子拼图/俄罗斯转盘/多面镜/死亡粉末,无处不在的红色隐喻,虚实交叠符号堆砌,想及同期戈达尔,令人思之若惘。2.电影是现实的倒影。女孩主客分离,穿行在奇异诡谲的蓝白都城,"每次从混乱睡眠中苏醒,都仿若历经生命的无限重启。"

这剧作太费解了,为了不只留下个WTF的印象,我要去看原著!能理解到的大概就是沙漠里发生的是咖啡馆里排演的场景的现实版,工厂的所见不会全是“Déjà vu”吧...(这豆瓣剧情简介也深得导演的精神,模糊的人物不确定的过程= =)

前半截和《中国姑娘》有点像,包括室内的布景,都是这种冷抽象的。让事件再次发生的这种叙事结构倒有点像希区柯克的迷魂记。必须用第二次的死亡来解释第一次的。

* 或许déjà-vu 的生成机制不在于将现实经验移置到想象中,而在于从既定想象里重新发现被无意义的日常循环掩盖的特定经验。于是影像的不定性即成为一种déjà-vu本身:这个镜头曾经出现于二十分钟前。我们本为已经逃离了不确定性而沾沾自喜,然而结尾又将一切推倒重来:déjà-vu才即将上演。(déjà-vu是一个巨大的闪前

伊甸园及其后完整版剧情介绍

这部缓慢的影片讲述的是一群无聊的大学生在咖啡厅闲逛发生的故事。一个热衷冒险的女孩和她的男朋友被凶残恶毒的匪帮追杀。当她男朋友被杀害后,她设法逃走,但当她返回救助时却发现尸体不见了。之后她动身前往突尼斯,找寻一幅被盗的名画。在一名陌生者面签摆出SQ的裸体姿势后,她被一群阿拉伯人绑架并用铁链锁起来遭受抽打,他们为的是获取一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