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如意

如意(1982)

如意

评分:7.5 / 地区:中国大陆/ 片长: 导演:黄健中 / 热度:133℃
类型:剧情/ 语言:汉语普通话 编剧:戴宗安/刘心武
主演: 李仁堂/谭天谦/郑振瑶/陶玉玲/于中义/赵子岳
状态:高清版更新:2021-09-02
影片别名:Ru yi

如意下载地址

如意影评or剧照

时代耽误了爱情和人生,李仁堂所扮演的石大爷在树下说的一番关于“运动”的话颇具批判意义。目前已经没有这类电影。忘记和不反思民族承受的苦难,是一种罪。

如意剧照

1982 这周的关键词是#黄健中# 跟我咪看完雾宅 大鸿米店后继续如意 俩人都断断续续的睡了会儿 格格是城南旧事里的宋妈

如意剧照

典型散文电影。在第四代之中,无论影像还是思想,黄健中的品味都是比较不错的。也是他在1990年说“第四代已经结束”的论断。

如意剧照

1984年,侯孝贤与朱天文、吴念真等人在威尼斯影展遇到吴天明,并不欣赏他的《没有航标的河流》,却为他的《人生》所折服,并为黄健中的《如意》流传不广惋惜不已。我个人倒是比较欣赏片中光线的运用和男女主角含蓄隽永的深沉感情。很喜欢石大爷和格格在公园约会的那幕戏,波光粼粼的一圈圈水纹太美了。

如意剧照

第五代导演之前的导演作品,在叙事上面基本都普遍常规,那时候也还没有形成中国电影体系有特色的叙事风格,这部黄健中老师的作品,现在来看,场面调度还有场景有点普通,但是改编的伤痕文学类作品,直到现在还是有纪念价值的。

如意剧照

如意啊如意,生活哪有什么如意,处处都是不如意,小市民生活➕跨时代背景,老实的人依旧善良,同富贵可能不重要,共患难……希望不要共患难吧(光实在是太暗了!超级影响观感)都怪我还来不及勇敢,让你一个人孤单

如意剧照

#改编# 黄健中:“改编是以石大爷和格格的爱情为主线贯穿全剧,剧本结构与小说不大相同。对老年人的心理探索。抑制的情感是最激动人心的情感。我作了几千幅草图,这些草图是在研究文学剧本之后,主创人员选完外景、进行案头工作时,为了更好的表述镜头语言,我用很长一段时间苦思冥想然后研究绘制的。主人公视点中的人和物,石义海这样一个具体的人,那么他眼睛里所看到的物质世界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除了作家提供的内容、动作之外,电影的画面怎样进一步揭示他的心灵世界呢?环境的选择完全服从于人物感情的需要,环境对观众的视觉能产生影响的情绪元素却必须着重予以渲染,使其情与景交融。氛围造成心理价值,有两场戏在摄影上完全作黑处理。写他的孤独也写了他对情人的怀念。外界的烟火对比屋内的黑暗。”16:04仅一盏灯就把人全串起。

如意剧照

文革时代的诗意之作,一首献给老实人的挽歌。妖魔横行之年,石大爷对格格的感情倍显珍贵,各自手持一柄如意,人生却未必如意,嗟叹。

如意剧照

刘心武同名小说改编//比前两部似乎更好一些 不知道是文学改编的关系还是导演技巧的关系//表演上相对含蓄真切 但也还是八十年代的风格//执得如意的人无法如意 终日惶惶惊恐于无妄之灾畏惧于欲加之罪

看到吴念真的访谈提到“1985年第一次在香港看大量的對岸電影, 如意 夕照街 ...印象深刻,記得如意放完後,一堆台灣年輕導演全起立鼓掌,香港人莫名其妙看著我們。” 突然想看看这部老电影。朴素、含蓄、传统、伤感、诗意

好像听过一点点录音。高一元旦联欢时,祝向芳照搬了杂志上的一个电影名填字游戏,高强同学猜出了很多。其中就有《如意》。故事,乏味,散乱,冗长。导演试图以外语广播和外国音乐歌曲来体现高雅,真是简单粗暴。只有摄影还可以。

1982 特殊时期不得而终的爱情 /选角甚好 视听非常成熟 从小花开始的影像实践到如意已趋向更加适恰 比如摇镜头调度 景别选取 二次河面泛舟意象对比 /个人塑造再强一些类我这一辈子 二人关系再多一些类芙蓉镇

如意完整版剧情介绍

  《如意》根据刘心武同名小说改编。影片通过第三者的旁白来叙述校工石大爷和格格之间的动人恋情,充满诗意哀愁。影片以其别致的取材、真挚的感情和对“阶级斗争”的含蓄控诉,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
  幕后花絮:
  《如意》根据刘心武同名小说改编,以值得赞颂和怀念的普通人石义海为中心,展示了在人的尊严受到践踏的疯狂年代里,石大爷所表现出的朴素的人道主义观点,他用微弱的力量与黑暗、野蛮的环境抗争,闪烁出人性的光辉。片中主要演员的表演含蓄、真切,用诗一般的隽永表现了男女主人公迟暮的爱情,体现出一种丰富的内涵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