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2002)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

评分:8.2 / 地区:英国 / 德国 / 法国/ 片长:95 分钟(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 / 146 分钟(意大利) 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 克莱尔·德尼 / 迈克·菲吉斯 / 让-吕克·戈达尔 / 伊利·曼佐 / 迈克尔·莱德福 / 沃尔克·施隆多夫 / 伊斯特凡·萨博 / 热度:13409℃
类型:剧情/爱情/科幻/歌舞/ 语言:英语 / 匈牙利语 / 法语 / 德语 编剧:
主演: 瓦莱丽亚·布鲁尼·泰德斯基/Amit Arroz/Mark Long/Alexandra Staden/多米尼克·威斯特/毕碧安娜·贝格/伊尔姆·赫尔曼/鲁道夫·霍辛斯基/Jean-Luc Nancy/Ana Samardzija/阿莱克斯·德斯卡/丹尼尔·克雷格
状态:更新:2018-10-28
影片别名:十分大师-大提琴篇 / 十分钟后:提琴魅力 / 十分钟,年华老去(下)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下载地址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影评or剧照

私以为cello篇比trumpet篇更为精彩。虽说trumpet篇结尾的《百花深处》力压群芳,但整体形式上trumpet太散了。 cello篇中贝托鲁奇的发挥可谓颇具诗意,以两处极为精妙的剪辑在十五分钟内讲述了爱情的萌芽与生命的孕育。 雷德福的《沉溺于星》通过时间旅行的形式再现了亲情的纽带,当年老的儿子面对穿越而来的父亲,颤抖的一句“爸爸”抖落了无数的星光与岁月。 戈达尔标题式的哲学发问与影像对答将所有的问题的终极回答抛给了时间。既然《十分钟年华老去》是一次关于时间的命题尝试,那么戈达尔罕见地选择了沉默,用影像呈现出了关于时间的原问题。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剧照

相比于小号篇,我更偏爱大提琴篇。最喜欢的是贝托鲁奇《水的故事》颇有南柯一梦的味道。较喜欢的有菲吉斯《关于时间》用四个分屏解读时间,实验性强,场面调度能力强,但是过于混乱,空间感很差;萨博《十分钟后》长镜头很厉害;施隆多夫《启迪》模仿飞虫视角,镜头摇晃感带来缥缈虚幻感;雷德福《沉溺于星》中一句i love you。无感的:戈达尔《在时间的黑暗》;德尼《面对南希》;曼佐《一瞬间》。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剧照

贝托鲁奇的水的故事似乎有点看懂了却又不能确定..唯一肯定的是片头那段话很好啊!“It was as if the mountains When seen through many millenniums Would rise and fall Like waves in water ——The Mythology of Vishnu” 关于时间形式不错 形式大于内容 一瞬间感觉最契合“十分钟年华老去”这个名字 十分钟故事性就强了很多 接下来的面对南希和启迪就是法语听力和英语听力 沉溺于星我个人非常喜欢 比较浪漫 在时间的黑暗之中 戈达尔我永远爱你! 不管是名字还是配乐(Spiegel im Spiegel) 还是形式还是内容!疙瘩yyds!!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剧照

即使如戈达尔、史隆多夫这样的电影大师在这样的命题作文面前也会显得水平参差不齐,用十分钟表现年华逝去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如果再没有好的创意演砸了也会在情理之中。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剧照

诺兰的星际穿越结局的华点竟然在十年前就被Michael Radford握在手中了。电影没有时长这一回事,只有完成度的高低。不要沉溺于良夜,也不要沉溺于星辰,那是在时间里孤立自己,就此老去。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剧照

在赫尔辛基的白雪皑皑中沐浴西贝柳斯, 在孔苏埃格拉的风车下想象堂吉诃德, 在莱比锡的空旷街市超验瓦格纳的尼伯龙根指环, 在纽约的第五大道回敬惠特曼的哪里哪里, 在北京的百花深处触动着历史的尘埃。 十分钟,年华似水,匆匆过客 @2019-01-03 15:22:02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剧照

每段故事拍得太短了,常常沒有入戲便已結束。印象最深的還是貝托魯奇的第一段,頗有種世說新語的感覺。怪不得堅持看了幾次都沒看完,以後還是得換長篇~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剧照

不知道是哪个无趣无能的好事之徒制作了一个看图填词的胡言乱语的中文字幕,和台词所说内容其实风牛马不相及,搞得我看的十分难受,还好凭借几个词语发现了问题于是去youtube又看了一遍。但事实上,这个合集非常之差,虽然可能贝特鲁奇有点拍出了我看过的最高水平,但也仅限于部分用镜,戈达尔的说教还是依然辛辣尤其部分图像过于真实而可贵,其中最好看的是clair denis的,此外真正的好处可能在于那个德国导演故意的命题作文解题,那种糟糕令人生厌的气质提醒了我应该去看一部他的片子,总体来说这个合集完全无法和我印象中的小提琴篇相提并论,没提到的另外几个短片除了jiri的几乎一无是处,哦对了那个四个分镜的只能是图个乐,主题和内容实在过于老生常谈而毫无见的,只能评价之为,形式十足大于内容。醉酒篇与科幻片十足辣鸡。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剧照

比小号差好多,为什么一定要这么突出十分钟这个词? 《水的故事》6.0,虽说是幻想,但也太跳跃了吧。 《关于时间2》3.5,看不懂,而且非常讨厌分屏。 《一瞬间》5.0很普通的回忆故事,苹果把我砸醒了。 《十分钟后》6.0,仍然看不懂。 《面对南希》6.0,给你十分钟你就讲这些? 《启迪》7.0,蚊子的视角有趣(结局从一开始就看出来了),理科生思维去研究时间,很装逼的样子,但有点意思,不过画面是废的。 《沉溺于星》7.0,比诺兰更早讲这种故事,不过布景不够科幻,无感。 《在时间的……》6.0,再一次看不懂。

戈达尔排第一了,看到手软。不过他是真的毫不手软啊。本身“…的最后几分钟”就很有创意,也很戳人作为人的痛楚吧。挺喜欢扔书这一段。他给了很多惊骇的画面,残酷的、狰狞的、血腥的暴力的。源源不断地拷问着,甚至折磨着我的灵魂,但是可以看出导演的悲悯。他把我们作为人需要直面的主题一个一个真真切切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某种程度上,他的这十分钟几乎能逼近戛纳出题的那种考虑吧?或者说,这十分钟既是他交上来的答卷,又是题目、立意和引导本身。 Radford 也动人hh,唯一想看第三遍的十分钟。导演很沉稳,懂得安排剧情,交代得非常有设计,又同时给了很多想象空间。 其他emmm 最后都会再一次给出每部的“关键瞬间”。即使看的时候不觉得什么,看完后这样再过一遍时,真的觉得这些影片很能带动情感诶。作为人啊!面对着时间啊!

贝托鲁奇虽然只用了十分钟,但是还是制造出了一条生命的不可控感,就像整片天空下的地面一样 《ver nancy》面对陌生人,作为异乡人谈及对此地的喜爱 戈达尔依旧是多个故事

时间摧毁一切,回忆挽救一切.十分钟,我们的生命并不更为漫长...大师的命题作文,参差不齐所以还是睡了几秒.喜欢水的故事,喜欢四块屏幕,喜欢伊利曼佐;戈达尔惊艳吗,有些非主流,可能只是一瞬罢.

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完整版剧情介绍

大师们的命题作文,八位电影大师用各自的手法为我们解读了时间的含义。
  贝纳多•贝托鲁奇在印度寓言中寻找答案,10分钟恋爱、结婚、生子,生活如水;迈克尔•菲吉斯将屏幕分成四块,让灵魂回望10分钟,把楼梯作为生死通道;伊利•曼佐的镜头下,老去的电影明星回顾黑白电影的片段,10分钟,已是好几个人生;......最后,让•吕克•戈达尔选择了10个“最后的几分钟”,试图告诉人们时间的真相,也让人思索,时间的几分钟会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