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女王召见

女王召见(2013)

女王召见

评分:9.3 / 地区:英国/ 片长:173分钟 导演:史蒂芬·戴德利 / 热度:17753℃
类型:戏曲/ 语言:英语 编剧:皮特·摩根
主演: 海伦·米伦/保罗·里特/爱德华·福克斯/理查德·麦凯布/杰弗里·比弗斯/内尔·威廉姆斯/内森奈尔·帕克/米迦勒·埃文/海顿·格温/鲁弗斯·赖特/乔纳森·库提/夏洛特·穆尔
状态:1080p高清更新:2018-10-28
影片别名:英国国家剧院现场:女王召见 / The Audience

女王召见下载地址

女王召见影评or剧照

每周二召见首相进行20分钟的面谈,在她的人生里,目前已经有14位首相参加过这个周二召见了,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复杂有趣又充满了争执与队里的过程。但是,这又何尝不是女王的社交技巧呢,通过连续不断地沟通与交流,维持住了英国稳定不变的君主立宪制。

女王召见剧照

女王召见首相的设置也太精神分析了,定期,定时,长程,并且带有中立性,无条件性,女王是面镜子,也是个容器。这部剧确实适合有基本政治概念,了解英国历史的观众,虽然已经改编的比较大众了。舞台现场换装没被剪进画面有点可惜,但是柯基可爱就够了(?) “你要承受极大无形的压力,才能做好这份公开有形的工作。”

女王召见剧照

今天又去百丽宫看了《女王召见》 二刷 我特别喜欢女王与少女伊丽莎白的对话 或许只有这个时候 她才是完全放松的状态 铁打的女王 流水的首相 女王不易呀

女王召见剧照

看了《王冠》之后再看这部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王冠》正是对《女王召见》探讨的内核的进一步扩写与丰满 一部电影《女王》一部话剧《女王召见》是成熟剧集的起点 女王身上承载的有限个体代表的残酷的永恒 大不列颠号与英联邦桥段的张力展现了一种属于历史的怀古的事物在它所代表的已然从内部瓦解的制度下于现代社会近乎歇斯底里的挣扎与孤高 非常矛盾 非常浪漫 ps.“不合宪法的欢呼”对威尔逊的偏心太可爱啦

女王召见剧照

看前以為 The Audience 指的是諸位首相,看後才明白其實女王才是那位 audience。總是說女王多變,其實內心始終還是那位小女孩;PM們來來去去,被剝奪了實權的女王反倒更像是唐太宗口中的為鏡之人,讓PM們明自身得失。非線性敘事和輕快的節奏(以及可愛柯基!)讓這部戲更像是情境喜劇,可惜高清放映沒法展現台上換裝的部分;另外在我看過的這麼多部NTLive以來這部的字幕是做得最差的,錯譯、漏譯、typo不下十處,最搞笑的是把撒切爾震怒 vibrating 成了「振動」,我可真是看得振動了(握拳

女王召见剧照

第一次看舞台剧,百丽宫真的很喜欢放这种话剧舞台剧,除了女王召见还有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虽说不上惊喜,但是也体验了一把,对于伊丽莎白二世在看《王冠》的时候了解了一些,舞台上重现一些经典场景还是蛮鸡冻的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女王召见剧照

女王毫无疑问有一颗燃烧的工党之魂哈哈哈。//Wilson首相的部分令人印象深刻,岁月如刀,不禁落泪。//以平凡人的姿态,为复杂的人们提供一个参照,一个不变永恒而简单的参照。首相更迭女王不变,围城中的脊梁,女王即是英国。

女王召见剧照

喜欢The Audience这个名字… 女王可能对有些人来说只是一个“有脉搏的邮票”,台词说,如果你想要了解君主立宪制,don't look at the queen, look at the premier. 但对于英国,对于历史,女王都是不可缺少的纽带。

女王召见剧照

#2019已看069。2019英国戏剧影像展|对英国历史不够了解导致可能错失了一些点,但这样也觉得足够精彩!通过展现伊丽莎白二世和12位首相的“相约星期二”,表现出女王和英国的几十年。有一些历史节点、政治的博弈和政见的分歧、无奈和退让,也有真心欣赏。和威尔逊的最后一段有点泪目。女王和小时候自己的对话转场非常好,漫长束缚但又坚强的一生。Helen Mirren的表现太棒,对每个年龄的把控都很到位。服装也很用心,尤其是看了中场介绍的视频后更觉得,而且换装自然又神奇。每一分钟都精彩!说是卡梅伦那段每次演出都会变台词以紧跟时事。好奇如果现在再演会说什么(笑)君主立宪下的女王,支持任何一任首相,要在这样的制度下保持自我提出看法也挺不容易的,平衡感很难把握。不过也是,要支持他们,他们才能给自己解决问题。

剧本太厉害了,梗超多。通过每周二的几次私人会谈,展现的既是女王个人性格的复杂及变化:作为君主的保守与作为个人的富有同情心;还有就是英国在整个20世纪各个维度的变迁,例如帝国变成英联邦,女王是英联邦元首,但首相只会关心UK的事务。同威尔逊的几场戏最喜欢了。从最后的台词来看,君主或许已经成为国家拟人般的存在。还有,这剧有狗,是真的狗狗。

2019.5.3 漏标了 我没有英国相关历史知识其实看起来有点吃力,但台词和演员造型相当好,时间线穿插也让女王形象的塑造变得很有意思,海伦·米伦气场太足了,看她演戏很舒服。

20190829刷完 我竟然看哭了 觉得大家都不容易 问英国??为何成为日不落帝国 离不开12个总统 为了要英国好的各种辛苦 政治无谓对错 只有立场 英国女王作为背后之人 君主立宪制的君主 不沾边 坚信着自己保持着英联邦国家的友谊 ?这就是生活 时而拍你马屁 时而把你踩脚底 draw the line 显得尤为重要 几个梗1.exotica 是的 我除了是英国女王外 还曾是印度女王 2.我知道你延后我的加冕典礼 是为了坐稳位置 3.英国人民需要我 我是英国人的面子 4.为什么英国人不加入欧盟?? 因为我们已经是英联邦国家了呀 5.我不能让别人看到 我真实的表情 我必须是美的

女王召见完整版剧情介绍

温斯顿·丘吉尔、哈罗德·威尔逊、玛格丽特·撒切尔、约翰·梅杰、大卫·卡梅伦……这些为世人所熟知的英国首相的名字,在60年来不断更迭,而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始终在端坐在他们背后。人们不知道的是,60年来,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的一个被称作“相约星期二”的密谈中跟12位首相进行过会面。与其他英国公共生活的会晤不同,这是女王与她的首相进行的私人会晤。关于每一次会晤的内容,谈话双方一直保持着心照不宣的共识:永不复述谈话内容给别人,甚至包括他们的家人和配偶。
  然而,英国国家剧院现场呈现的《女王召见》却打破了这个沉默公约,并想象了一系列唐宁街官员和女王之间的重要会晤。从丘吉尔到卡梅伦,每个首相都曾用这些私下谈话作为传声筒和忏悔录——时而亲密,时而具有火药味。
  曾经在2006年的电影《女王》中因扮演伊丽莎白二世而斩获奥斯卡奖的影后海伦·米伦,此次“驾临”伦敦西区,领衔主演剧场大作《女王召见》。从年轻的母亲到祖母,这些私人谈话记录了伊丽莎白二世时代的弧线——政客们穿过选举政治的旋转门来来去去,而只有她依然如故,等着迎接她的下一个首相。
  剧作家彼得·摩根与海伦·米伦在奥斯卡影片《女王》的合作之后再次在这部西区热门剧作中聚首。而这部戏的导演由曾获奥斯卡提名的导演史蒂芬·戴德利(《舞动人生(Billy Elliot)》、《时时刻刻》)担当,其精彩程度获得了多重保障。《泰晤士报》评价其观演感受时说:“有趣、真实、善良、跌宕起伏,并充满惊喜。我爱这部剧里的每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