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西游

西游(2014)

西游

评分:6.9 / 地区:台湾 / 法国/ 片长:53分钟 导演:蔡明亮 / 热度:21991℃
类型:短片/ 语言:无对白 编剧:
主演: 李康生/德尼·拉旺
状态:1080p高清更新:2018-10-28
影片别名:Journey to the West

西游下载地址

西游影评or剧照

和行者一样的拍摄内容 一样的概念 只不过这次放在了国外 感觉外国人对李康生的这个行为没有什么很新奇的感觉 大部分人都觉得很平常 不像行者在台湾拍的 大批人凑在一起看?这可能就是文化差异吧

西游剧照

有生之年第一次看蔡明亮的作品,也是有生之年第一次看电影时快进。 《西游》作为实验片把纪录与表演开创性地杂糅,李康生扮演的禅意游者让影像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显得那么匆忙而又那么无力。 我能想象到蔡明亮在纪录这些影像时有多么的虔诚,又有多么的享受,当他想象观众观影时被不断杀死脑细胞的场面时,甚至嘴角开始上扬。

西游剧照

西游大概就是如此。里面许多的现实空间如此的迷人,画面的视觉感尤为独特,又是一部无法形容的影片,很喜欢,很喜欢这样看的状态。

西游剧照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仿佛李康生一路西游走到法国,德尼·拉旺与其在街头相遇,解答我一直以来的疑问:咋就没有人跟上去呢?远景拍摄使不再纠结纪录片与否,任由蔡明亮上瘾地玩着行为艺术,而观众能从中得到自己的思考。最后一幕镜像中的驻足围观神来之笔!PS:不知蔡导是否看过《天地玄黄》——缓慢徒步的佛教徒以及快速飞驰的世界。

西游剧照

划分装置影像和电影最简单的标准就是对于作者的意图表达,形式是否可以完全独立于情节之上,成为最纯粹的影像符号。《西游》就是一部纯粹的当代艺术,两个东西方的符号人物,被放置于如同纪录片的真实场景中。把文化间的失语,最明确显著的表现出来。情节已然成为彼此反应时刻的集合,观众通过镜头,成为这段虚构又真实的艺术的观察者,如同社会实验。影片《西游》给出的就是蔡明亮的作者思考和社会反应。

西游剧照

太好玩了。只是慢,但不是不动。如果不动,那么观众的注意力恐怕只会集中在路人身上;如果动得太快,那么观众的目光大概也就只跟着李康生移动,对现实的扰动恐怕也只是微乎其微。只有动起来、动得够慢,空间才发生作用(比如那个阶梯,李康生偏偏要逆向行走),路人才会停下来观看,摄影机才与他们发生作用,观众的目光才会在李康生和路人之间游移,才会成为电影的一部分。

西游剧照

冗长的时间总有闪亮的时刻,那个楼梯口抱肩我倒要看看你在干嘛的好奇女孩,对着镜头帅帅大笑的男孩,在一抹影子里行走背后有个相同步伐的可爱大叔,他竟然做到了和李康生一样缓慢,总有人擦肩而过,也总有人停下来观察片刻,也总有人根本注意不到别人此刻在发生什么,在流动嘈杂的环境里,什么是平静安静的,我不怀好意的期待有个路人把李康生撞倒。这一天如梦如露应作如是观

西游剧照

不再有所谓的“惊颤”的效果,不再有消遣性的娱乐,不再有目不暇接的蒙太奇。在匆匆忙忙的电影世界中,观众面对的剪辑眼花缭乱,但却可以仔细地端详李康生和德尼·拉旺,可以像站在画布前那样思绪纷飞。

西游剧照

李康生饰演了一位行脚僧,红色僧衣,缓慢地移动,固定机位的长镜头有点让人窒息。行脚僧的岿然不动与来来往往的行人之间形成某种巨大的反差与张力,同时是不是也彰显出东西方之间的某种反差?最后一个长镜头是倒置的世界。

挺好看的。光影、景别变得特别重要,画框内的行人亦有意义;剪辑其实很讲究,特写不闷,全片也没有一个大远景内执着于划线运动的镜头,尤其注意行走的切开与保留的场合;德尼·拉旺选角完美,为本片增色不少,他实质与李康生是一类人。蔡明亮的“行走”系列短片是其创作理念的重要转折点,《郊游》及其之后的剧情片都会是这个路子了。

也许我们现在生活的太快了,反而静下来看一个赤脚僧人一步一挪的从画面中走出,最后脚跟也游离出去画面!陌生人,哪怕你驻足观看停留下的那一刻也是千里之外你我有缘!世界如今都是颠倒的黑白对错快慢,那一抹红一步一步向你走来,他走的坚定又稳固好似你从未有过的期盼!

利用小康行走之“慢”去对应周遭环境之“快”,同时也是“简”与“繁”之间的对比,蔡明亮的这次实验是在呼吁人们放慢角度关注事物本真,一如德尼·拉旺脸上写满的岁月痕迹,你不静下心去看是体会不到的。

西游完整版剧情介绍

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一名穿着一身红袍的僧人到法国马赛“旅行”的故事。开头第一个镜头是一名垂垂老矣的先生躺在那里,摄像机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定格,这一个长镜头持续了约有六分钟之久,不仅如此,全片都充斥了大量蔡明亮式长镜头,每一个场景都由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来表述这名僧人极度缓慢的祈祷行走的过程。从里昂街头人潮汹涌的咖啡馆,走到一名在里昂居住的中国人的中国风十足的房间的窗口前;从地铁站入口楼梯下仰拍僧人下楼梯的过程,到在里昂一个广场通过偌大的反射镜面倒看僧人和人群的一种无关的交流。里昂街头的人群便在这样无心的纪录之下闯入镜头,与这名僧人发生某种不具倾向性的互动。或是观察或是凝视或是敬畏,更多的是匆匆而过。
  
  在电影的最后一幕,屏幕上显出了四行小字,意思是万物皆空,皆是幻影。这也是在全片没有任何配乐语言前提下的唯一文字。整个放映厅鸦雀无声,直到字幕停灯亮起才响起了掌声。记者采访了几名刚观影结束的观众,西班牙男生用“太棒了”来形容,他说不知为何明明没有音乐也没有人说话却让他觉得宁静而感动。来自伦敦的一男一女分别都认为这是他们看过非常震撼的纪录片之一,一定会把这个推荐给他们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