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通讯员

通讯员(1986)

通讯员

评分:8.2 / 地区:苏联/ 片长:88分钟 导演:卡伦·沙赫纳扎罗夫 / 热度:4359℃
类型:剧情/喜剧/爱情/ 语言:俄语 编剧:Aleksandr Borodyansky / 卡伦·沙赫纳扎罗夫
主演: Fyodor Dunayevsky/Anastasiya Nemolyayeva/Oleg Basilashvili
状态:720p高清更新:2017-07-23
影片别名:小信差 / Kuryer / The Messenger Boy / The Messenger / Courier

通讯员下载地址

通讯员影评or剧照

聚焦小人物,挖深挖透,就是这样表面平淡无奇的琐碎生活,才是青春最该有的模样。因为伊万并不只是伊万,他就是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国家,他是现实与未来的通讯员。我喜欢他的玩世不恭,喜欢他和母亲一起弹唱,喜欢他饮下古龙水,喜欢他幽默、无厘头地处理自己与长辈的关系,又始终保持与社会的距离。这个女孩简直就是仙女下凡啊,青春迤逦,不惹尘埃,看一眼如沐春风。本次俄罗斯电影展最大的惊喜,8.8分

通讯员剧照

配乐和街舞很酷,电影又酷又丧,比起追梦热血青春,这种无所事事的丧志青春更...与我心有戚戚焉,我只会长草而不知梦想,悲哀。父母觉得孩子无能,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这不是某个时代是轮回。“我们现在都这样但终究会成为你们”也许会也许不会,谁知道呢

通讯员剧照

青春片的情节设置大同小异(或许青春也是),单亲、街头、初恋、代沟,但本片透过代际观念的张力,折射出行将解体的时代背景,父亲的形象或消失或失败,他们无法理解,年轻人丧失方向的危机,恰恰来自不被权威定义的自我,长矛通过蒙太奇,准确地指向内心的豹,而“信使”,在充满喜剧性的摩擦中(哄骗“岳父”让大光明笑成一片),传递着两代人的信息,很难说这种传递是否成功,但披上大衣的男主显然意识到了成人世界的沉重,与军装的对视就成了选择的时刻,就像没能生孩子也是。青春就像时间的杠杆,在轻盈的迷惘中四两拨千斤,而80年代歌舞一起,世界共此青春。

通讯员剧照

伊万的青春,因为有了自己的古怪论调和张口就来的生活素材得到了姑娘的喜欢。姑娘的离开不是终结,那些看起来很不必要的问题也许是走向成年的必经之路。

通讯员剧照

#俄罗斯大师展#男主太可爱了,有趣的灵魂也是能相互感染的。可惜在成年人眼中是不成熟的。多次呈现的音乐与舞蹈,突出青春与成人社会的隔阂。

通讯员剧照

浮躁自恋的成年人恨铁不成钢,其实男孩只是大智若愚,用消极抵抗的方式目送苏维埃,迎接新时代。又可爱又古怪的跨类型青春喜剧,家国同构逻辑下的代际冷战一直延续到30年后的Why Don’t You Just Die!。

通讯员剧照

首先要感叹一句苏联时代的年轻人真美啊,也许是幸存者偏差,现在的接触俄罗斯作品的渠道太少。然后要感叹一句有音乐细胞的生活多有情调,说弹就弹说唱就唱,就像之前的《夏天的故事》里一样。然后要感谢导演的起承转折把大型虐狗现场及时打破撤回。然后想到《十六岁的花季》片头旁白说的“是一首诗,一个梦”。最后想到,60后那一代城里青年的青春,似乎和剧中很像。稀里糊涂想了这么多,是因为脑中还在回味,这似乎经历又从未经历过的迷惘。

通讯员剧照

苏联社会问题电影,反映了后停滞时代苏联年轻人的叛逆和迷茫和中年父母教育上的迷失。其实从80年代的电影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就已经在为不久之后的社会大变革埋下伏笔了。迷茫和无助就是那一代苏联人的真实写照

通讯员剧照

苏联变革前夜的迷茫,年轻人与长辈的代沟。社会主义大国,街头的年轻人也会跳起机械舞,女人想嫁日本人,因为“技术”一流......

#2020.俄罗斯大师展.4# 4.5,不仅描绘前苏联“垮掉的一代”与老一辈之间的价值碰撞,更隐喻80年代苏联社会对前路的迷茫。卡娅身上阿迪达斯的穿着、舞池中回荡的电子乐、办公室秘书直言想嫁到技术先进的日本,还有派对中女孩们流露出的对时尚之都巴黎的渴望,这些都是传统苏联不断受到资本主义侵蚀的例证。作为当时青年人的代表,伊万以他的反叛特质吸引了卡娅,而当伊万在最后穿上象征成人的大衣,在聚会上屈从,对卡娅来说,这无疑意味着旗帜的倒下。 几个意象选用很有深意,原始部落的酋长、从马戏团出逃的猎豹、还有最后在黑暗中若隐若现的持枪士兵。

少见的苏联青春片,但说实话还赶不上美国的同类,代际矛盾和对未来的迷茫处理得比较呆板,既未能包涵更广阔的视野,也无法做到像日本电影那样温柔似水。

俄罗斯大师展@大光明电影院,苏联式垮掉的一代。小阿飞跟年轻一代与老一代的故事,有点美式青春片的味道,挺好看的,电影院看特别嗨

通讯员完整版剧情介绍

17岁的伊万中学毕业后到了一个学术杂志社当了通讯员。他的父母因为第三者介入而离异。伊万对许多事都抱无所谓态度,对工作则根本不不上心。一次,伊万结识了教授的女儿卡嘉。卡嘉对老一辈人的生活观念很不满,与伊万很谈得来。女儿与伊万这样的人来往让教授十分反感。伊万故意告诉教授说,卜嘉已经怀孕,他们不能分开,教授得知后大怒。伊万与教授冲突过后,走在回家的路上,苦苦地思考着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
  影片根据导演卡兰·沙赫纳扎洛夫的同名小说改编,是颇具特色的“青年电影”作品之一。它刻画了一个把天然的纯净和内在的真诚掩盖在玩世不恭处世态度之下的矛盾青年,揭示了80年代苏联社会的代沟问题。
  片较深刻地反映了青年人在理想、道德、人生观等主面存在的问题,因而受到了有关专家及广大观众,特别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创作者以独特的艺术手段表现了青年人的心理和复杂性格。本片获1987年第15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等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