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水泥之夜

水泥之夜(2013)

水泥之夜

评分:6.9 / 地区:芬兰 / 丹麦 / 瑞典/ 片长:96分钟 导演:皮尔乔·汗卡萨罗 / 热度:74℃
类型:剧情/ 语言:芬兰语 编剧:皮尔乔·汗卡萨罗/Pirkko Saisio
主演:
状态:DVD版更新:2018-10-28
影片别名:Concrete Night

水泥之夜下载地址

水泥之夜影评or剧照

并不能体会到多少青春和成长 水和镜子的大量运用 不说影史经典 只是在影片中既不推动剧情也不渲染情绪 男主全程死人脸 贫民窟的生活 自然 宗教 社会 世界末日 性与恋童 主角们聊着看似宏大其实无意义的话题 情节的无力让各种符号难以被解读 更像是导演的自嗨 黑白与彩色的区分也毫无意义

水泥之夜剧照

这竟然还是申奥片的说…评论课让写这个的评论也真是苦差事啊> <城市风光虽然好,但是灯光打得太刻意了点吧,镜头质感不好;台词不是哲学性太强就是文学性太强且不知所云…氛围尤其是郊外游泳望城市的场景让我想到加缪的《鼠疫》;但这部城市、建筑、空间、生活、自然和宗教都想讨论,最后落得空空。

水泥之夜剧照

芬兰明年的申奥片,一部压抑的黑白片,一个十四岁少年的迷茫人生,哥哥24小时之后即将入狱,母亲私下里可能是妓女,好友搬去了别的城市,男孩的性取向还可能是弯的,他的生活除了迷茫,还需要自我认同。情绪化的镜头时刻跟随少年,仿佛下一秒就会干点不理智的事情,除了窒息,无处可逃。★★★☆

水泥之夜剧照

在游乐场的那场戏,一定是在致敬第三人吧。。。对存在主义的又一次诠释,只是对这少年来说太残酷太荒诞太绝望了。。。每次看到这样的电影都会回想起自己的青少年时期,庆幸自己活了下来,也悲哀自己没有离开的勇气。。。ps黑白影像令人陶醉,虽然质感欠缺但是构图取景精致的令人窒息

水泥之夜剧照

对“梦”意象化的表达,混混沌沌如流动光影的铁锈门,细小的背景杂音,隔着耳膜混沌的水声,不断沉浸下降在海水中的无意识;黑白光影空间和画面构图的细腻精简,但表现力度的欠缺,刻意,反而丧失了对那种黑暗,孤寂,漫不经心的深刻体会。

水泥之夜剧照

梦境的不连贯叙述,用语言和图像来直接表现无意识心理。黑白的处理和故事的讲述方式都很贴近<男孩超级白>但是更喜欢后者,表现力度有所欠缺。对人类灭绝的讨论在贯穿电影始终的同时也让电影的哲思有了根据,是有反情节的特点。

水泥之夜剧照

3.5。1.暧昧不明的黑白通感之作,大量着墨于末日情绪晕染,可惜深植灵魂的内力薄弱。2.镜头蒙着雾气,铁轨哧哧流动,摩天轮沉默入迷,将整个城市被勾描成一座废墟游乐园。3.开篇断桥溢水梦境,呼应结尾沉入幽蓝水底。

水泥之夜剧照

非常绝望的情绪化表达,时而慢镜蒙太奇时而工整学院风,单薄故事撑不起的哲学色彩导演都留白给了观众。故事只是选择了冲突最激烈的一天,情感也不会有排斥,因为他的生活本就如此。我极私人的偏好,一如《迷幻公园》

水泥之夜剧照

利用影调对比和明暗面积反差营造心理时空,心理空间明暗大反差,空间感拉开,暗部深邃,利用纯粹的黑色和白色叙事,现实时空的超现实高调影像对现实同时反思,黑白影像张力强,营造出末日感和超现实感

看完后留下最大的印象在于画面构图以及对光影的精雕细琢。电影里谈论的主题也是脱离了烟火气息的存在主义论调,一切迷迷糊糊,难以言说。关于剧情导演做的很精简,观众可以发挥想象力了。

色彩的运用使得环境非常逼真,结尾处的白色画面给人一种似梦非梦的感觉,给了主演很多特写,但并没有十分有效地表达出内心。故事本身比较隐晦,又没有中文字幕,没懂,尴尬。

ʕ•̫͡•ʕ*̫͡*ʕ•͓͡•ʔ-̫͡-ʕ•̫͡•ʔ*̫͡*ʔ-̫͡-ʔ,有关灵魂救赎,无悬念的五星,结尾震撼,整个人被什么撞了一下的感觉

水泥之夜完整版剧情介绍

  《水泥之夜》讲述了赫尔辛基贫民社区一单亲家庭一天的故事。14岁少年西门敏感迷惘,其母亲有心理问题需要服药不能独处,其哥哥因为贩毒被抓一天后要进监牢。这特别的一天始于西门梦见自己乘坐的火车脱轨沉入水底,河水四面涌入,无处逃生……
  《水泥之夜》首映于2013年多伦多电影节大师单元,在2014年芬兰胡西学院奖获得最佳影片、导演等6项奖。今年67岁的女导演皮尔乔·汗卡萨罗拍摄了大量纪录片,比如《三个忧郁的房间》,最近的两部剧情片《吞火人(1998)》《水泥之夜》都改编自Pirkko Saisio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