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无因的反叛

无因的反叛(1955)

无因的反叛

评分:8.0 / 地区:美国/ 片长:111 分钟 导演:尼古拉斯·雷 / 热度:3755℃
类型:剧情/爱情/ 语言:英语 编剧:Stewart Stern
主演: 詹姆斯·迪恩/娜塔利·伍德/萨尔·米涅奥/科里·艾伦
状态:1080p高清更新:2021-09-02
影片别名:阿飞正传(港) / 养子不教谁之过(台) / 青春的迷茫 / 无因的反抗

无因的反叛下载地址

无因的反叛影评or剧照

无因的反叛里面流露出来的那种垮掉一代的美国青少年的混乱和愚蠢和城市与狗简直一模一样,让人荷尔蒙迅速飙升 “你死了,你为我点的歌我也不会再听,我们不再谈论你”

无因的反叛剧照

正如影片的名字一样,所谓“坏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也是让人捉摸不透的“无因”,大概是战后美国中产家庭青少年的空虚吧。不过不管是斗刀子的表现(MJ的beat it的MV 也有类似的情节)还是悬崖飞车的情节,叛逆刺激又很有青春轻狂之精彩。另,娜塔莉伍德真的太美了!多给一星!超越了我心中赫本玛丽莲伊丽莎白泰勒哈哈!

无因的反叛剧照

知晓演员的真实人生后又进一步感到可惜,可是在正值青春的年华而在疯狂中骤然离开,定格在最灿烂的一刻,或许只是世界的损失,联系到当时迷茫的一代,这种无因的反叛也有可贵的一面,那是不愿囿于安排与困顿的力量

无因的反叛剧照

7.4 父权形象的缺位,让中产阶级的孩子们扮演自己的父母,呈现出不同于新教伦理的新特性,演化为基于文化差异的无因反叛。六十年代,发明青春和代沟的时代。 题眼在于宇宙理论,出现尚未被宇宙边际感知,就消失在时间中的星球,正是这短短一天内的男主角,短暂的青春力量的挣脱和爆发,消隐在看似成人的结局中。

无因的反叛剧照

8.0/10。混乱的家庭教育、父性地位的缺失、同性的依恋,无因的挑衅、反叛和死亡是属于那个年代的青春物语。城堡里三人相互依偎、俨然建立起一个小家庭的画面是属于他们残酷青春里的最后一道色彩。孤独,脆弱,恐惧,额头上不羁的褶子,深邃的眼神,一代人的情绪仿佛都刻在James Dean的脸上,老实说我都要被他迷住了。现实中主演三人相继陨落,反叛的因子依旧在后世的血液中流淌。

无因的反叛剧照

说是“无因”,其实是有因的:1955年的美国,已经开始酝酿后来的青年反叛,中产家庭危机四伏,而同样的事,19世纪中的西欧小资产阶级家庭已经经历过。在这片中,男主角的愤怒对着懦弱的父亲,但其实是弑母倾向,在他身上就体现着男性气质的重振;而在女主角这边,同样有代表性的是新一代女性对抗家中的父权。但不论如何,这种反抗又是以短暂的燃烧和失败的反抗告终。某种意义上说,遭受误解和失败,是先驱者不可避免的命运。

无因的反叛剧照

从这部到《毕业生》到《冰风暴》到各种各样的青春片,美式反叛都是同一套路:不断用物质麻醉为维系中产生活秩序对个性和情感的压抑,‘一眼看到头’的checklist人生无处不是令人窒息的boredom。说这样的反叛‘无因’大概是由于其似乎出于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冲动,是一种对‘明明不存在明显不公义或物质匮乏为什么还要反叛’的不解。相比之下,美国之外更常见的是像《四百击》或者《牯岭街》式的有因的反叛,是一种对社会不公和挣脱威权的回应。无因反叛的是一种隐藏在岁月静好后‘看不见’的规训,是有劲无处着力,有因反叛的是社会秩序显露其暴力面向时的压迫,是隐忍过了临界点迸发的愤怒。坦白讲,作为第三世界观众,我对后者比较容易共鸣。男主为全片奉献了‘没有腰骨’和‘表情扭曲得像整容’为特点的演出。对这种划时代挺无感的

无因的反叛剧照

青春是有时空隔阂的,但迷茫无助是相同的。无因的反叛,这名字概括的真好,无需心理学社会学把她充实具体化,一切的差异化,朦胧感,都在最后跌倒斜仰阶梯的主观镜头中落地生根。有意思的是,在几大视频网站有删减的前提下,找到了足本的国语配音版,那个年代的配音可没有民间自行制作的,这说明了很多层涵义,其中有一层是,我们曾经和世界彼此拥抱过。

无因的反叛剧照

不是无因的反叛,这是有因的反叛。父权秩序的动荡,父亲地位的缺失与颠覆让青春期的孩子陷入迷茫,他们最终在一片自己找寻的乐园渴望重建被破坏的秩序。两代人的分裂和矛盾激化到了一定程度,最后的和解来得太虚无,估计也是在制片厂制度下不得不遵循主流价值观的产物,不过还是发出了青春叛逆的先声,对于新好莱坞而言意义重大。倾斜角度的摄影、父亲穿着的围裙、父母亲在楼梯时的调度印象深刻。

46,2020. 无因的反叛,“无因”意味着必然,美国50年代所谓的父权缺失固然要负起责任,但青少年对“父亲”从反抗到拥抱的底层心理需求更是其中的主要动因。影片最后JIM抱住父亲裤腿已经是明得不能再明的隐喻了。厌恶女儿之爱的父亲、穿围裙屈服于强势母亲的父亲和一开始根本就缺失的父亲构成了电影的基本图景,三位年轻人看似热闹的反叛不过是虚无的愤怒;180°旋转的机位也是明化的迷惘内心。除了视觉上的明朗符号,柏拉图这个名字也有意思,既是隐晦的同性感情(以寻找父亲的名义),也有点题剧作形式为古希腊悲剧的意味。剧作本身工整严肃,却又有一点自我消解的意图,总体构成了鲜明的50年代风格。

片子的镜头和调度不像5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非常漂亮。难怪那么多名导推崇尼古拉斯雷。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残酷青春或者反文化电电影,实际上,它讲述了反叛者使用了敌方的规则(詹姆斯·迪恩劝出柏拉图),最终导致己方阵营牺牲的故事。 它既指向美国60年代,也指向60年代后被主流规训的反文化浪潮。

反叛皆有因,青春的反叛更多是内心的躁动,用自己青涩的方式去面对,少年人和长辈的认知冲突导致了的青少年的叛逆,带出了青少年教育的思考

无因的反叛完整版剧情介绍

  Jim(詹姆斯·迪恩 James Dean 饰)因为在学校里无法与其他同学共融,迫使他的父母只能多次搬家,这一次他们来到了洛杉矶。在洛杉矶的一所高中里,他仍旧遭到了同学的排斥,但认识了他心爱的女生Judy(娜塔利·伍德 Natalie Wood 饰);交到了他真正的朋友Plato(萨尔·米涅奥 Sal Mineo 饰)。在Jim和当地小混混头目、也是Judy的前男友Frank一系列的纠纷中,两人最终决定以赛车来定胜负。而在比赛中,Frank不幸坠入悬崖身亡。Frank的兄弟们试图找Jim报仇,在两方的对抗中,Plato被警察意外枪杀,使这部影片留下了一个悲剧性的结尾。而Jim和Judy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