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生活的颤音

生活的颤音(1979)

生活的颤音

评分:6.9 / 地区:中国大陆/ 片长:107分钟 导演:滕文骥 / 吴天明 / 热度:24818℃
类型:剧情/音乐/历史/ 语言:汉语普通话 编剧:滕文骥
主演: 史钟麒/冷眉/项茔/郑大年
状态:DVD版更新:2021-09-02
影片别名:The Thrill of Life

生活的颤音下载地址

生活的颤音影评or剧照

- “你该睡觉了” - “不!我刚刚醒过来。”……冷眉,中国电影演员。从小喜爱文艺,能歌善舞……1979年她拍摄了电影《生活的颤音》,轰动全国。1980年和黄梅莹,刘文治共同主演的影片《苦恋》,此片当时因政治原因被禁演至今,1982年又主演了影片《金鹿儿》等影视剧。之后离开了银幕,1989年移居澳大利亚悉尼至今。

生活的颤音剧照

少有地感觉片子因为政治因素好看起来 至少可解读的意义变得有些有趣//像一段风土人情志//“生活的颤音”这个词现在用在戏剧人物解析上倒是形象好用

生活的颤音剧照

不知为什么,我真想把心里的苦闷都告诉你——在听过《生活的颤音》之后,谁还能说中国电影没有新浪潮!?时代交替之际,以滕文骥吴天明为支柱核心的「西影厂」推出了一大批「姗姗来迟」的新电影。这个新显然不是技术上的新,而是精神面貌上的新。事实上,本片在叙事上恰恰是拙劣而粗糙的。作者深知自己技艺上的不足,因此将作品归为「音乐剧」门下,而弦外之音正是恋人们的暗号。尽管十年浩劫已趋于平静,但文革遗毒仍在体制内制造着隐痛,这部作品受到彼时强烈而难以抑制的左翼思潮影响,真挚、简洁而又极富诗意的台词铿锵有力,既有思悼之哀,亦有重生之喜。本片强调文艺志士的联动共振,瞧瞧那一朵朵纯洁的小白花,在《早春二月》的紫禁城里,仿佛真有一种永不凋谢的倔强。谢谢你,这么直率地跟我讲心里话——再见,你该睡觉了——不!我刚刚醒过来。

生活的颤音剧照

生活的颤音 在你的心上 我的心上 70年代末的群众还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 音乐贯穿全片 有一些地方交代的总是要反应半天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小时候听万人送别周总理 这才看到当时真实的状况

生活的颤音剧照

无论是拍摄手法还是颜色的运用,都可圈可点,回忆是黑白色的,现代是彩色的。当时应该是引领潮流之作。主题音乐非常好听,现在看来全是大腕,滕文骥吴天明盛中国,两位主演引领了不同于那个时代的美,吻戏拍的很美好。故事简单却有力量。有些东西注定是无法阻挡的。最黑暗之后就会代之以光明。这一点上赞一下首尾的呼应。让人更加感慨了。

生活的颤音剧照

冷眉真好看,台词也好,说话说得自然,是生活中特别想认识的那种人。电影因为背景的依托,显示出一种崇高感。镜头语言有些稚拙,故事很简单,贯穿全片的重复性旋律如果离开了故事,也没有什么记忆点。去年看了一本中国电影大画册,就记住两个人,一个年轻的潘虹,一个就是冷眉。//哎呀妈,我刚看到最后这段独白,说实在的,我毫不怀疑这是真情实感,但是放在电影里不太合适。其实电影的细节里表达的崇敬已经很多了。

《生活的颤音》是一部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的音乐故事片。影片表现青年音乐家郑长河因到天安门追悼周总理而遭到“四人帮”爪牙的追捕,徐珊珊将他救下,并认出他就是在天安门广场帮自己抄录诗词的青年。 郑长河不怕“四人帮”的威胁,深情演奏自己为悼念周总理而作的小提琴曲《一月的哀思》,使徐珊珊更加敬佩和爱慕,政治激情终于获得了纯真的爱情。影片重现了“四·五”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景观。

全篇的音乐流动性很强,结构也由纪念周总理的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和创作串起。回忆当下和对未来的想象很清晰地用了三种色调,钢琴伴奏和小提琴演奏家代表着历经那个时代的两种文艺工作者,一个为了保全小家而选择懦弱和沉默,一个为诚实吃尽苦头却以琴为杖继续勇敢战斗。结尾是在慷慨激昂的乐章部分重复了开头的城市街道景观与对美好生活的幻想,正是生活的乐章,生活的颤音,关于哀思、呐喊和向前进。看了这两个片子之后我发现这个时段的电影有三个比较有趣的点:1.都有计谋请病假的情节——藉此逃避压力和束缚;2.表现群众情绪和场面时用分画;3.特别多的人物特写和眼部的大特写——表现苦闷,对诚实的渴求,呐喊的冲动

政治意义倒是为影片添色不少,评分有点低,虽然镜头语言略显稚嫩,但同时又有许多新鲜的尝试,首尾彩色的呼应,定格,多重曝光。但变焦镜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电影里)我都喜欢不起来,过于突兀。最后十分钟让人心潮澎湃,虽然局部的剪辑和表演都很刻意,但不影响整体效果,老电影很少能让我产生心中的颤音了。影片最要夸的就是音乐,音乐与影像的配合绝佳,吹爆作曲,小提琴的旋律超越了画面本身的意义。不过话说回来,这部影片的镜头语言让我感觉像三四十年代的电影,相比起昨天看的《湘女萧萧》,还是有些差距,看在文革后银幕第一吻,加一星。最后,冷眉真的好好看。

4.5 被时代束缚和现代低估的一部片子,如今来看实在太有趣味和意味了。“哀乐之城”的爱情故事。注意几个空间的趣味和人物情感变化,珊珊第一次见长河回来,时间已过夜里12点,她救长河回家也已深夜两人走在空荡荡的北京城。我想在那个时候电影表现“夜生活”是少的。谁能想今天的北京。小西天出来一个大爷推着自行车问我“小伙子刚才那个片叫什么?”我:“生活的颤音“我又问句”你觉得怎么样?“大爷:”很好,很好,你们年轻人不知道,那时候就那样。“我:”我非常喜欢这个片子。“大爷:”谢谢。“我:“谢谢”

#新时期中国电影Vol.1# 07:3.5/影片既有批判四人帮、追悼周总理的政治主题,也有对勇于直面爱情的心灵的刻画,成就了“新中国银幕第一吻”。郑长河小提琴的演奏与徐珊珊凝视的双眼相结合,将片子分为三个部分,首尾呼应,中间为艰难时期往事的回忆。小提琴声也随着人物的成长而变化,从悠扬动情哀伤,到后来被编写为协奏曲时多了一段激昂的旋律,将演奏推向高潮,完成了对一位伟人最诚挚的悼念。音乐,这生活的颤音,颤动着时代,颤动着人心,情思绵绵,余音袅袅,如片中的听众一般,作为观者也不禁几番潸然泪下。

冷眉也太好看了吧我靠!一月的衰思真好听,还有kiss,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就是不得了,影片结构以心理情绪为主,突破传统,情感真挚。

生活的颤音完整版剧情介绍

1976年前,郑长河无视四人帮爪牙韦立对他的迫害坚持演奏为悼念周总理而作的小提琴曲《一月的衰思》,使韦立阴谋破灭,并赢得了珊珊姑娘的爱心。
  《生活的颤音》是部音乐故事片。影片通过一对恋人郑长河和徐珊珊在1976年清明节前后几天的遭遇和爱情经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伟大的“四·五”运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事实。反映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对周恩来总理的无限崇敬和怀念,对“四人帮”的无比愤慨,以及他们为争取人民民主而付出的代价和牺牲。影片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也未写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而是从生活入手,以纪实的手法,把人民群众同“四人帮”的斗争融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使影片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显得更加真实可信,逼真感人。
  《生活的颤音》是1976年打倒“四人帮”后,1978年我们党胜利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国开始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在我国电影史上出现的首批优秀故事片之一。影片不仅有很好的思想性,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影片具有鲜明、强烈的时代特征。
  第二,影片充满真实、自然的生活气息。
  第三,把故事情节和优美的音乐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以音乐故事片的形式赋予影片浓郁的抒情色彩。
  第四,采用了新颖别致的电影手法。 《生活的颤音》上映后,受到全国广大观众的爱戴和欢迎。它是西影建厂20多年来第一部获得全国性奖励的影片,它标志着西影进入腾飞的新阶段。也标志着西影和我国电影事业的兴旺发达。 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