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电影香江之功夫世家

电影香江之功夫世家(2003)

电影香江之功夫世家

评分:7.6 / 地区:美国 / 香港/ 片长:147分钟 导演:Ian Taylor / 热度:1479℃
类型:纪录片/ 语言:英语 / 汉语普通话 / 粤语 编剧:Ian Taylor
主演: 郑佩佩/李小龙/成龙/洪金宝
状态:720p高清更新:2020-07-05
影片别名:

电影香江之功夫世家下载地址

电影香江之功夫世家影评

1、武侠片之后兴起了功夫片,以李小龙、成龙、刘家良、刘家辉为代表人物;2、李小龙独具一格的截拳道,刘家良兄弟的写实功夫,成龙的喜剧功夫;3、英雄已死,小丑登场。

关德兴的黄飞鸿系列、刘家良的武德、刘家辉功夫、李小龙的截拳道、李小龙逝世后的两条功夫道路:搞笑和拳脚。成龙的戏谑、李连杰的黄飞鸿,惠红英被汪禹痛殴20多拳。石坚回忆与李小龙最后的谈话,冥冥之中,可能早有安排。英雄已死,小丑登场。

三部看完,印象最深的是刘家良讲授棍技,其他在制作上都是浮影掠过没有细究,或许本片不是什么大的项目。我成长的影视环境属于TVB,虽然和邵氏是一个老板,但熟悉度上还是有区别,机缘是在某天看了个邵氏合集影碟,被《万古流芳》和《杨贵妃》深深打动了,从此有合适的邵氏片源都会一睹为快。在我的启蒙时代,是邵氏和金庸把历史和民族的一些精髓讲活了。虽辉煌暂去,香江电影永远是我的一个成长烙印。

美国与香港合拍的三集系列纪录片之一,分别从功夫片、武侠片、女性主演影片方向梳理了港片的发展脉络。片子采用的素材多为修复版电影影像资料,难能可贵。追本溯源,探究了功夫港片的整体进程,从明星效应、技术手段、武学传承等层面集中展示了港片独有的文化现象。不过依然有不足,示例举证不够丰富,使用的资料也不够详尽,看起来有意犹未尽之感。

重点说了刘家良的那些硬桥硬马的功夫片,以及李小龙的出现对后人另辟蹊径的推动作用,刘家辉诠释现场剪辑那段还蛮有趣的,也体现了当时电影人群策群力的结果。

反复地拉回去看李小龙的访谈,因为他实在是太帅了。“我肯定不会活你这么长,我当电影只是副业。”看到六十多岁的刘家良谈武德,又说李小龙死得好,终于明白为什么翁静晶要嫁给他。还有谈到邵氏拍片又多又滥又原始,但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不难创造自己风格。总之有些资源挺好,值得温习。

喜欢这样电影和讲解串在一起的弄法,里面说的以前也知道,就是老忘。讲现场剪接的那一段很不错。认清了几个人,看了一些平时不易找到的片段。

看的我非常着急,无论是刘家良、成龙还是洪金宝,明明是华人电影界首屈一指的电影天才,其创造能力和肢体表达能力都首屈一指。但严肃的理性表达总结能力都几乎是小学水平,除了反复重复中国人牛逼,就只剩下用PU,DUANG,HAI各种象声词表达创作思路和方法了,无语凝噎。惊喜的是,有不少刘家良拍摄《醉马骝》的现场making of,可以看到俺们当今中国电影家协会的战狼吴副主席当年串场给刘家良打下手的镜头。

对我这种一无所知的小白来说还是非常有科普意义的。至少之前武侠片和功夫片我真的一盆浆糊,这个纪录片大致梳理了下香港重要的武打明星之间的传承。刘家良讲武德,刘家辉示范什么叫现场剪辑,李小龙的写实武打再到成龙有意识地拒绝成为李小龙第二,各方面都有意和李小龙做出区分,和袁和平合作醉拳时袁对其的信任,洪金宝原来是成龙的同门大师兄。

少林寺与广东的武术学校。武指制度和现场剪辑。点到为止,以德服人。剧情寒伧,奇技淫巧。民族主义。李小龙现在看起来杀气腾腾,当年怎么会喜欢的

七十年代的功夫片热潮,是从黄飞鸿系列传承而来,创下系列之最的关德兴,之后主打写实的李小龙,一拳一脚击倒对手,邵氏也开始临摹,武指逐渐兴盛,张彻残酷血腥,刘家良专注招式,傅声汪禹各领派别,更有成龙这位小丑,杂耍嬉闹势要革新。

《黃飛鴻》竹梯大戰靈感源自遊戲機;現場剪接的概念與大衛·波德維爾所述「停、打、停」的節奏結合,不是理解香港動作片獨特剪輯法則的極佳切入口麽?倒沒有更深層的挖掘。

电影香江之功夫世家完整版剧情介绍

素材多取自天映娱乐数字修复邵氏老片,资料方面不仅有内地影迷难得一见的《侠女十三妹》、《如来神掌》、关德兴“黄飞鸿”电影等超级古董重现天日给大家补过基础课程,还有吴宇森、成龙、李连杰、郑佩佩、姜大卫、刘家良、刘家辉、楚原等知名影人侃侃而谈、回忆过往,从多个角度呈现了邵氏电影王国的昔日辉煌。
  纪录片以回顾邵氏武侠、功夫影片为主,所以在讲到由竞争对手嘉禾制造的另一个功夫电影高峰李小龙作品时语言相当节制,但个人以为宣扬邵氏至上并没有错,该片集的意义所在就是让那些走过录像厅时代的人重温美丽时光:当久经沙场的我们再次捡起被我们视做“老土”而遗忘多年的老电影,会惊讶的发现,真正老了的是我们,电影永远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