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圣体

圣体(2011)

圣体

评分:7.5 / 地区:意大利/ 片长:100分钟 导演:Alice Rohrwacher / 热度:22451℃
类型:剧情/ 语言:意大利语 编剧:Alice Rohrwacher
主演: Yle Vianello/Salvatore Cantalupo/Pasqualina Scuncia
状态:DVD版更新:2018-10-28
影片别名:天体

圣体下载地址

圣体影评or剧照

#桃花岛观影团#导演是我很喜欢的一部意大利剧的女导演,所以就有所偏爱,很多个镜头还是那么细腻,圣体和刚出生的小猫都漂浮在水面上,把这两个画面同时在脑中放出来,心里就五味杂陈了。

圣体剧照

7.0 我觉得是假借一次坚振圣事来描述(纪录)意大利小镇的一种被抛弃,如同玛尔大一直念的那句福音中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话:上主,上主,你为什么舍弃了我?也许就是意大利的《站台》

圣体剧照

意大利南部小镇,13岁女孩,坚振礼,宗教,信仰,成长,女导演,记录片,拍得很美,很细腻……女导演的处女作,和女孩都在同时成长。

圣体剧照

Alice Rohrwacher的处女作,此后更是拍出了《奇迹》和《幸福的拉扎罗》,作为女导演,其立场和学识带来的眼界、展示角度和思维深度确实不可小觑。费尔巴哈批判宗教问题并且已经看得足够透彻,他指出宗教的本质是人,只是相去甚久,即使是与德国毗邻的意大利,如今大家可能都忘记了。而Rohrwacher的处女作品就是关于宗教与人性对立的思考,然后与费氏的结论不谋而合:告别繁冗复杂和形式至上的宗教,回归对人本身的关怀、探索和思考,就像女主成长中的身体和意识已经和宗教有了矛盾,圣体仪式再重要也没有了解直面这个世界的body有意义。镜头语言需要锻炼,摄影和情绪倒有细腻处,只是这沉闷青春少女视角的世界也太黯淡了点,步步深入,最后依旧轻盈,更深入的做不到。

圣体剧照

感谢#桃花岛观影团#的推荐,使得有机会观赏这部来自意大利的文艺电影。 综观全片导演纪录片式拍摄风格太强,基本就是不带感情地记录与叙述,让你自己去揣摩细节揣摩细节后面的意义。 看完电影的几点小感慨: 1) 原来意大利这么脏的吗?原来意大利也有这么多的未粉刷的烂尾楼吗? 2) 有个直觉,意大利人跟中国新疆人好似无论外形、饮食风俗都蛮像的。但宗教信仰不一样。 3) 看完电影对于一个人有宗教信仰更好还是无宗教信仰更好更困惑了。我自己一直没有宗教信仰,但我尊重有宗教信仰的人。

圣体剧照

意大利底层宗教化日常的生态,政教的合谋,原生家庭的复杂,教育带来的成人压迫,一切压到了一个小女孩典型的青春期故事中。最后女孩遇到了?,女孩成长为女人,漂亮的收束。可惜中间的各种桥段稍微设计感有点强

圣体剧照

从《圣体》到《拉扎罗》,宗教和少年似乎是洛尔瓦彻作品里不变的议题。大量的宗教场景与音乐让整部电影都散发出一种神圣感,但将少女与耶稣的身体遭遇进行对位,则产生了一种神性传达的效果,实现了女性主题的最终表达。

圣体剧照

从《圣体》到《拉扎罗》,宗教和少年似乎是洛尔瓦彻作品里不变的议题。大量的宗教场景与音乐让整部电影都散发出一种神圣感,但将少女与耶稣的身体遭遇进行对位,则产生了一种神性传达的效果,实现了女性主题的最终表达。#桃花岛观影团

圣体剧照

#咱没看过圣经,咱也不知道新约旧约有啥区别,咱更不知道耶稣对于他们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我唯一能知道的是:对于你自己,你就是一个圣体,完美不完美都要自己承受。

可以看出洛尔瓦切的进步,从圣体中教会形式主义沦为权利机构到幸福的拉扎罗中完成对天主教历史性的反思,其实表现的都是当代天主教宏大叙事的终结而产生的影响#桃花岛观影团

#宗教方面,很强的荒诞感,比如教父不像个教父,小女孩比教父更为虔诚,更爱耶稣。 女孩方面,女性视角,耶稣的身体(圣体)和女孩的身体联系到了一起。 最后女孩躺过水经历了她自己的仪式,成长了。不知道姐姐突然为主角说话是不是电影对女孩的肯定呢? #桃花岛观影团#

所谓的信仰教习,只能给这位发育中的单纯少女带来无尽迷茫。教职人员毫不掩饰的官腔、功利以及暴怒,心口不一地玷污了本该光洁的圣体,或者说,本该凡俗的圣体。耶稣凡人一面的愤慨与气馁被抹平,他们以为祂完美无瑕的圣光会给自己镀金,不知道那窝奶猫被残忍丢弃后,有些信仰就在巴掌与呵斥中枯萎了。少女Marta的灵气被教会与家庭围攻,海边的一个小出口,意外地亮堂。爱丽丝·洛尔瓦彻真的很会拍孩子与光。三星半。#桃花岛观影团#

圣体完整版剧情介绍

2011年意大利最新剧情佳作,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埃松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影片以近乎记录片的手法记录了一位小女孩内心的挣扎
  13岁的玛塔生活在意大利南部深处,她在瑞士呆了10年,现在正在努力适应着回到意大利的生活。长着一对明亮大眼睛的她时常感到不安和害怕。她用着自己所有的感官在感受这个城市——她看、她听、她感受——但是她却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局外人。
  玛塔即将在当地的天主教教堂里举行自己的受洗仪式。根据天主教教义的规定,玛塔必须通晓教义问答集的内容,并且将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来遵守。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玛塔和她的妈妈、妹妹以及学校的老师起了冲突。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她决定剪掉自己的头发,开始新的生活。
  从这一刻起,玛塔才觉得自己在回到意大利之后真正地“活”了一次。
  一句话评论
  可能导演真正犯下的错误只有忽视了主角的观点和性格这一项。不过,如果把影片放在纪录片美学的框架下看,这又算不得什么缺点,只能说是导演为了实践纪录片美学所做的妥协。——每日银幕
  简单随性的故事,若即若离的镜头语言。这是一部很标准的欧洲文艺片。可能只有小部分影迷才能欣赏它。——综艺杂志
  应该说,这是一部完全遵循现实主义的要件而创作出来的影片。它探讨的是关于信仰和成长的话题。加之一些象征的元素,让影片很有观赏性。——好莱坞报道者
  幕后制作
  影片在意大利南部小城雷焦卡拉布里亚拍摄,在影片中,这个地方显得脏、穷以及脱离现代社会。导演洛瓦赫是在拍摄记录片的时候发现这个地方的。她说:“就在这个地方,孩子们需要捡垃圾过活。我很喜欢这里,所以决定要把《天体》给放在这里拍摄。这里显得很真实,它的的确确地表现出了整个意大利的矛盾:在漂亮的风景之下,人们却被现代化的进程搅得心神不宁。这个城市的特质,表现出了整个意大利的浮躁。”
  影片用一个寻找自我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迷失和宗教问题的主题。实际上洛瓦赫在一开始并没有把迷失作为主题来创作。她说:“整部电影建立在我的调查的基础之上的,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准备从迷失这个主题开始创作。我在调查的时候,发现在一个社区中几乎所有人都处在迷失中。所以我创造了玛塔这个角色,让她迷失自己,在大千世界中为自己寻觅一个合适的位置。”影片中出现了不少批判宗教的内容,可以看出来洛瓦赫对于宗教很有意见。在电影中,唐·马里奥神父对于信徒的信仰、问题和困顿并不关心,他只关心自己的“事业”。洛瓦赫说:“在如今的意大利,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而且马里奥这个角色也来自于现实。很多神父虽然表面上从事的是神职工作,但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权利的信徒。他们工作的内容就是盖教堂、想着如何升迁并如何发展更多的信徒让自己的权力更加庞大。他们从来不教导人该如何去拥有信仰,只是让人们一个劲地去记那些教义问答集里的内容,让人去做祷告。这和真正的宗教背道而驰。”
  本片导演爱丽丝·洛瓦赫在拍摄这部电影之前一直是一个纪录片导演,所以本片也就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纪录片气质。从镜头到故事,从剪辑到氛围,《天体》的本质都更接近于纪录片而不是故事片。尤其是影片对玛塔生活和选择的描写,既淡定又冷酷,摄影机好像只是一个旁观者,对所有的事件只负责记录不负责评价。谈到这种镜头语言,必须要提到影片的摄影师Hélène Louvart。这位杰出的摄影师的上一部作品是维姆·文德斯的纪录片《皮娜》。谈及Louvart爱丽丝·洛瓦赫说:“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她总是能很快地抓住你想要的东西,而且她好像也没有费什么大力气就达到了我的要求。他和我都是那种崇尚简单工作的人。就是如此,我们才把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打造得这么出色。总体来说,这部电影关注的是精神上的东西,精神上的想法实际上并不飘渺。有人觉得精神内容是虚幻的,其实精神恰恰是实际的、是真实的,是某种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内容。这就是影片标题《天体》的含义。宇宙中的天体,显得十分飘渺、而且不可触及,可是它们就是真实的存在在那里,而且已经存在了上万上亿年。这和精神的不可触及但是很实际的特质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第56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新导演(提名)爱丽丝·洛尔瓦彻 第56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安妮塔·卡皮奥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