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黑色警报

黑色警报(2013)

黑色警报

评分:9.2 / 地区:美国/ 片长:78分钟 导演:Ryan McGarry / 热度:24734℃
类型:剧情/纪录片/ 语言:英语 编剧:
主演: Ryan McGarry/Klatann Thomas
状态:DVD版更新:2018-10-28
影片别名:

黑色警报下载地址

黑色警报影评or剧照

这是一部调查式纪录片,由医院现实场景和医生当事人口述组成,貌似像美国版的《生门》或《急诊室故事》,后者有所借鉴,反映了美国的医疗现状。看病难其实是全世界共同的话题,不仅体现在医患关系吧,更体现在繁琐的制度和一些不合理的规定上。医生们首先也是个人,其次才是救死扶伤的天使,否则“学医毁一生”的想法难以从内心得到控制。每一个职业都需要被尊重。拍摄制作过程,毕竟片子里出现过这么多人,素材的协调以及当事人形象权的使用肯定花了不少功夫,毕竟不只有医生护士,还有大量病人,而恰恰拍的可能是他们不想被拍到的一面。但这部影片,音乐剪辑感觉有些问题,bgm有时候有有时候却没有。前后貌似也像不同的剪辑师拼凑起来的,因此整体看上去并不完全协调。

黑色警报剧照

佩服导演的选题以及能够进入到医院内部拍摄大量的一线画面。本片节奏很紧凑,从旧郡立医院C区的治病救人的紧迫感,到新郡立医院的繁琐的文件,拥挤的等待区,以及医生们所做的抗争等,导演的意图很明显,批判如此医疗体系下的“本末倒置”,与曾经战场般的C区形成强烈对比。如果2分钟可以看完的病,需要填25分钟的表格,排队等待数十个小时,且不断有护士辞职的现象,那是否可以反思一下修缮该体制本身,从而让医务人员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黑色警报剧照

整体呈现得蛮有层次,从个人/医院建筑/医疗制度的过往和现在的对比,展现了在这个社区医院(表达有误)从上到下的光荣梦想现实蹉跎,愿意从医行医的人在原则问题的判断上令病人欣慰。战地式的c字房抢救与规规矩矩的格子间诊疗对比,在关于肾上腺素的说法太幽默了,原来行医也需要泵感。整体还是服务于抨击医疗体系,毕竟作为美帝,在底层(表述不准确)的医疗保障上那么薄弱,还怎么保障人权。接下来有时间继续了解这方面吧。

《黑色警报》观后感片中在医院C区抢救的场景真实且震撼人心。医生的职业理想在现实体制下的条条框框中摇摇晃晃,行医救人需要考虑的更多了,是怕担责,当然这从医院的角度来想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不止是医生的这个行业,其它行业的工作也是在制度下进行的,层层审批。希望可以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毕竟任何工作都是以解决问题为前提的,而不是流于条框形式。

1.纪录了美国公立急诊医院医生的特点:理想主义、团队合作、因为个人经历很看重“救死扶伤”的过程!2.纪录了美国医疗改革后,对于医生的保护、以及相对应增加的大量的治疗流程,和必然导致的越多越多的治疗时间!3.纪录了美国公立医院面临的财政、人员方面的急缺!P.S.真心敬佩!

我應該用年輕的時光去做有貢獻於無論多大, 無論多小的社群的事情, 這是這部紀錄片教給我最重要的事情. 推薦給所有healthcare從業者/對於全國healthcare debate有興趣的友鄰, 是很好的conversation starter.

以美国公立医院洛杉矶县立医院急诊室的医生护士为讲述人,反映了他们的日常工作状态、个人对工作的感情,以及他们对医疗过程中的官僚程序的不满和对美国医疗政策体制的看法。本片也是同名剧集的蓝本。【本片没有打码,对医疗抢救场面过敏的朋友请慎重观看】

这部纪录片详实记录了一线最基层的医院急救室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看得挺震惊的。但,震惊过后呢?我们现在面临太多太多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了,各种复杂的问题叠加在一起,完全无解。看完这部纪录片,突然觉得心很累,也很沉很重

导演亲自出演还说一大通,作为纪录片是不是太不含蓄了……观众似乎都觉得挺新鲜的,敢情都是享受了一辈子私人医疗的中产以上……没错这片子就是拍给你们看的,为ObamaCare掏钱吧。

这居然是一个senior resident自己导的!那个58岁失去一切的律师太可怜了!!如果能跟随一个病人从admit到discharge完整follow就是神作了!

很多方面的思考超越了职业之分与国籍之别 比如关于基层的工作压力 关于效率与文书工作的矛盾 等等 年轻人的想法或许幼稚 但是改变的动力不正是来自于这些不成熟么?

和电视剧一对比才觉得电视剧第一季的还原度真高。。。撇开医生们的情情爱爱,理念其实和纪录片也很相似。多+1颗星。。。后面在阐述问题的时候还是不太深刻感觉。。。

黑色警报完整版剧情介绍

A notorious trauma bay in an inner-city ER earns its keep as the 'hurt locker of medicine' as new, idealistic and adrenaline-seeking doctors train in an environment akin to a war-zone. When the hospital moves to a swank, new building the rush fades and bureaucracy gridlocks the state of the art facility, and the doctors are faced with the unexpected realities of life and death in a safety-net health care system at the brink of over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