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欲念浮动

欲念浮动(1974)

欲念浮动

评分:6.9 / 地区:法国/ 片长:102min 导演:阿兰·罗布-格里耶 / 热度:200℃
类型:惊悚/恐怖/奇幻/ 语言:法语 编剧:阿兰·罗布-格里耶
主演: Anicée Alvina/Olga Georges-Picot/迈克尔·朗斯代尔
状态:1080p高清更新:2017-10-20
影片别名:Successive Slidings of Pleasure

欲念浮动下载地址

欲念浮动影评or剧照

运用语言学建构方式创作电影。格里耶多次表示他收到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而索绪尔的结构主义也是六七十年代的法国开始流行,影响深远。杀人没杀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证明杀人甚至为什么需要证明。现代惩罚制度和中世纪同样虚伪

欲念浮动剧照

4.0。1.格里耶超现实之作,邪典黑丝绒最后一发,见证撒旦之女绽放如恶之花。2.凶杀就像红酒拌鸡蛋,赤裸裸的邪恶亦与纯洁无异。3.闪电照亮巫之颜孔,令我想起这几天学到的台词:目光如此不友善的人其实是不懂得使坏的呀。

欲念浮动剧照

啊这部我要想想。。因为不了解格里耶所以暂时无法理解电影的结构,但情色部分太戳我了:不管是往身体上刷的红色颜料,脏兮兮的海边床架,还是一寸一寸用剪刀剪开上衣。

欲念浮动剧照

可以肯定是个优秀的作品,构图和镜头让我觉得莫名熟悉。可能想起魔山和石榴的颜色的导演。最后还有个轮回。感觉设定非常多,为影片的超前性感到惊讶

欲念浮动剧照

金草莓:实验性强,但作为“电影”让人极度不适,这种不适并非涉及的道德、情感,而是一种毫无存在必要的刻意。其实全部换成人偶,利用音效与光影去缔造惊悚感,远比让真人去饰演毫无感情的活死人,效果会更佳。本届场刊的第一个X来了。

欲念浮动剧照

开头一段侦探的“漂移”应该最忠实地反应了格里耶的理念,即空间可以通过同一个词(动词或名词)连缀在一起。后面用蓝鞋,碎瓶子做的连缀则并不完全奏效,跟彩色片也有关系。

欲念浮动剧照

没有以电影形式存在的任何必要。当导演抽去演员的灵魂让其成为一具具空壳,且放弃借助构图运镜的变化和机位剪辑的引导赋予其生命力,那么他们包括喘息、发声、行走在内的所有官能性动作(包括软色情)都会呈现出一种令人生厌的不适感。

欲念浮动剧照

格里耶的pulp antinovel,玩弄体裁编织了晦涩的叙事迷宫,还随手便打破了第四面墙,但内容却像是魔改版的赫苏斯·佛朗哥、让·洛林……

欲念浮动剧照

油,这个人,拍JLT跟女人xx就半死不活的,一到百合调教美女斩首人偶情结啥啥的就如此性致高昂花样繁多小魔女嗨(脱)满全场,恨不得把搜索关键字全部奉上,看完我只想问:您老怎么不去拍艾曼纽夫人?不过,画面形式感和摆布的感觉好像巴尔蒂斯啊我喜欢,我也是个变态吗...小女主仿佛是说谎之人的女版,出场只为睡遍全部其他女性(不过好歹还戏弄了公检法,比男版稍有战斗性)。访谈:只拍了16天,画面追求“平面肤浅”感,古堡地牢曾经关押过萨德侯爵,挖坟男是他的剪辑师,翻出了导演所有心爱的fetish象征物然而毫无兴趣地丢开了orz 于贝尔是回忆中的“情敌”女同学- -

两星半,目前为止观感最差的一部格里耶,仿佛看了一场行为艺术,无意识的穿插情色和各种莫名其妙的镜头,虽然很实验,但表演实在空洞僵硬,让人难以带入,只能说女主颜值还不错…

在20世纪所有小说流派里面,新小说可以说是我觉得最乏味的一个,而罗伯格里耶的第一部彩色映像,完全静态的镜头,演员每个动作与表情都不过是文本的放大镜,每个镜头就是一页书,连那些性暗示的场景都毫无激情,视觉化的文字就是一堵漂亮的墙,还会有审美障碍,远远没有文字带来的无限想象力。

致敬巴塔耶和克莱因(或许还有莫迪里阿尼?)。据说克莱因曾经想用血色而非IKB来搞“人体测量”,没想到这个变态想法竟然被萝卜拍进这部片子了,还玩弄了各种“血”的符号。 https://www.52kk.tv/play/39330-0-1.html

欲念浮动完整版剧情介绍

  两个青年女子之间的表态性心理导致了其中一个被害,而凶手就是另外一位姑娘。此后,她便被囚禁一间修道院中。探长前来侦询,律师也前来调查案情。但探长并非在影片首尾出现的那个探长,律师又与被害者是同一个。所以,这桩凶杀案是否真的发生过,是否真的是这位杀手所为,都是不肯定的。需要由观众自行思考。本片是导演罗布一格里叶继《穿越欧洲的快车》后,自编自导的影片。也是他的第一部彩色影片。影片中的框架十分简单。
  影片把当代的心理变态同修道院内中世纪的心理变态作了对比性描绘,从而强调问题的历史深度。但对所探讨的问题,作者并非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客观的给予表现,在形式上,此片使用了纯化的手段,画面上的时空变得中性而抽象。对白很少,没有隐约,全凭画面,色彩和剪辑的视觉效果表达涵义。此片与《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有主题上的相似之处,但更少环境影响,更多接触及人的本性,因而更为抽象。在意向方面,此片与《穿越欧洲的快车》有些相像的地方,可以互为参考。把这部影片联系起来看,可以对阿兰·罗布一格里叶的思想和风格获得比较完成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