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铁人

铁人(1981)

铁人

评分:7.7 / 地区:波兰/ 片长:153 分钟 导演:安杰依·瓦伊达 / 热度:345℃
类型:剧情/历史/ 语言:波兰语 编剧:Aleksander Scibor-Rylski
主演: Jerzy Radziwilowicz/克里斯提娜·杨达/Marian Opania/Irena Byrska
状态:720p高清更新:2017-11-05
影片别名:Man of Iron

铁人下载地址

铁人影评or剧照

94地平星·铁臂膊·蔡 福 (征清溪洞乱军受伤死亡) 铁人有着史诗般的工人运动背景,有经典的复仇故事,虽然看起来乏味,但不影响评委的喜爱。续集身份(前作大理石人)拿金棕榈也算是传奇了。

铁人剧照

第一眼看到《铁人》这张充满政治隐喻的电影海报时候就想看这片子。这电影是《大理石人》的续集,戛纳双奖。穿插的视频素材像纪录片一样真实的描绘了当时波兰的社会面貌,以及波兰人民在面对体制不公平时候的声音与沉默。直指尖锐的社会问题,人物也拥有强烈的道德意识。

铁人剧照

安杰伊·瓦伊达“政治运动”三部曲之二,金棕榈获奖影片。作为《大理石人》的续集,延用了前作的叙事手法,但观赏性差些,儿子跟老子还是有差距啊

铁人剧照

第一部被禁,相似但略逊一筹的续集反而得了金棕榈,也算是影史上的一例奇观,这一切当然是与现实政治紧密相连——日后波兰体制转变的主要推手“团结工会”诞生了,这部电影就是对它所做的生日贺礼,所以,指向性更加明确突出,节奏也更加冗长,一部为“反对派”所作的“献礼”片。联系到团结工会日后的命运和影片主人公的原型瓦文萨所作所为,这倒是具有某种历史的倒错和反讽

铁人剧照

戛纳影史上唯一一部续集金棕榈,除了将采访者设置成了试图分化瓦解罢工者的人,以他情感立场的转变突出叙事的深度和层次,文本结构基本延续上一部,而政治表达意图压过了前作通过语法表意的探索。

铁人剧照

他被这里的生活锻造成钢铁,希望这样的生活可以结束。大理石人讲述的是一段过往,而在这个续篇里却成了不可提及的过往。即使把自己变成了铁人一般,也无法触碰。最后改变了么,什么也没改变。这部看的太心梗了…

铁人剧照

东欧电影对于历史的呈现与态度各有不同 相比瓦伊达为代表的波兰电影 罗马尼亚电影更擅长用戏谑的方式讲一个苦涩的“笑话” 捷克电影寄情于诗歌 而瓦伊达用斗争 激昂 悲天悯人的大心脏直面着过去 《铁人》就是一部这样的经典作品 她与《大理石人》互为上下 以女电影导演的视角串联起 用一个虚构的历史事件回顾70年真实发生过的十二月悲剧 历史从未被忘记 而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活在当下 影响着以后 瓦伊达在《铁人》中多次引用黑白纪录片的方式达到“夹叙夹议”的叙事效果 他无意塑造又一个钢铁式的 或大理石式的英雄形象 而是表现革命参与者的矛盾心理 辅以父子矛盾 共同形成更细腻的历史视角 相比前作《大理石人》 《铁人》在观感上并“不好看” 几乎没有节奏变化和剪辑意义 而是用大量的台词和闪回来进行叙事 形成了导演“运动电影”的独特语言

铁人剧照

粗糙而昏黄的颗粒感般的工业气息的时代还原与将时代资料以新闻记录的样式编排成为富有真实性的画面,感伤颓唐的音乐与带有时代焦虑情绪的空镜头更是加剧了政治与道德之间的割裂感,这些元素共同促成洋溢着激进色彩的金棕榈,瓦依达用一种事无巨细式的铺排展开了他的自然主义,带有强烈的时代敏锐感。

铁人剧照

我不了解波兰,但从这段影响似乎能让人捕捉到某些似乎存在过的历史的幻影 能有大理石人、铁人这样的片子在当时出现既出人意料又好像意料之中,另外片中出现的罢工已经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不像是巴黎公社这样的革命运动,能让人联想到红旗和红色的血液,而是罢工两个字本身已经远远超过了停止工作这样的字面意思。 闪回的片段多是在冷酷的冬天,天气营造出的氛围仿佛使我的手摸到了港口冰冷海水中的钢铁船身,意志有多坚定,希望出现时就有多温暖。

“铁人”是如何炼成的?年轻的大学生,从热血到颓丧,再从丧父中汲取复仇的力量,投入精神病院、牢狱中洗练,最后结婚生子翻越生活本身最后一座高山,成为拥有钢铁意志般的工人领袖。任何的时代、社会、家庭,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修炼场。政治的更迭如同过眼云烟,一代代人的精神传递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亘古不变的主题。

无聊无趣,看了一半多看不下去了。全是对话对话对话,非正常角度镜头(为了写实感吧),表演生硬。也不了解那段历史和波兰什么事情,就觉得很烦。波兰就是那个很会画海报的那个国家吧。

80年代波兰“道德焦虑”电影。安杰伊 瓦依达。聚焦到团结工会的失业之下,格但斯克年度国家电影节宣告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批判电影。在团结工会罢工期间拍摄,融合了一些当代事件的纪录片素材,以前所未有的大胆对政府展开攻击,并迅速成为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波兰电影。无资源

铁人完整版剧情介绍

  文卡尔是华沙电视台的编导,由于格丹斯克造船厂正在爆发激烈的罢工事件,因此电视台派他前去采访。当文卡尔乘车来到事发地,却发现已有司机接站,并且后续的接待都很周到。但是,当他见到傲慢的政府官员巴迪后,才发现自己成了资方与当局勾结的牺牲品。后者企图通过媒体混淆视听。而文卡尔的任务是冒充劳方的同情者,混入罢工委员会。
  违心做了卧底的文卡尔,深入接触了罢工运动领导者托姆楚克,并在调查中发现了其父劳动模范比尔库克的死亡悬案。此外,文卡尔还遇到了并肩作战的情侣,丧父而坚持信仰的旗手,甚至还有临时起意的叛徒,在复杂的心理搏杀中,他的良知与专业精神,使他逐渐对劳方产生了怜悯与同情,然而事情远比预想复杂得多……
  本片获第34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