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狂澜春醒

狂澜春醒(1960)

狂澜春醒

评分:7.1 / 地区:美国/ 片长:110 分钟/ Argentina: 112 分钟 导演:伊利亚·卡赞 / 热度:83℃
类型:剧情/爱情/ 语言:英语 编剧:保罗·奥斯本
主演: 蒙哥马利·克利夫特/丽·莱米克/乔·范·弗利特
状态:1080p高清更新:2017-10-30
影片别名:

狂澜春醒下载地址

狂澜春醒影评or剧照

3+4=7。电影艺术最惊人的魅力是能把败絮其中的主旋律价值观包装的和圣诞节礼物一样华美温馨,但镶满宝石密布花纹的刀鞘再耀眼精致,包藏的也是尖锐锋利的凶器,卡赞的美国三部曲是反映美国梦和美利坚通往富强难得的佳作,只是《美国,美国》和《狂澜春醒》都是小反思大赞颂,不比中国的主旋律高贵到哪里去,对宣扬大公无私自我奉献和宣称自己是幸福文明的灯塔的艺术作品我一向持半信半疑态度,终不及《天涯何处觅知音》关于主流价值观对人性的摧残的辛辣抨击使我拍案叫绝

狂澜春醒剧照

用钉子户来回望美国开拓时代白人个人价值观传统的尊严。30年代的美国东部竟然也有这样一处观念封闭与设施如此落后的地方呀。卡赞在镜头语言上不太多变,都像拍摄舞台的机位,其实挺依赖演员本身表演能力的,可克里夫特那永远含着悲观忧郁的迷之神情是否适合这个公务员角色是待商榷的,这样的看上去不怎么干练的公务员真的能容易说服动员起大家么,他如果总是给人一种含有迷之过去的神秘感,容易有沟通调节能力么?

狂澜春醒剧照

 《狂澜春醒》,也有译《狂野之河》,本名《WILD RIVER》,是美国电影大师伊利亚·卡赞 Elia Kazan的(美国)三部曲之一,知名度不如《SPLENDOR IN THE GRASS》(《天涯何处无芳草》(1961))和《AMERICA,AMERICA》(《美国,美国》(1963)),但都是杰出的现实主义之作。1960年拍峻。

狂澜春醒剧照

伊利亚·卡赞美国三部曲的首部曲[狂澜春醒](其余2部是[天涯何处无芳草]和[美国,美国])展示了新与旧的相互碰撞和诀别。蒙哥马利·克利夫特饰演的年轻公务员作为“新”的代表与“旧”势力乔·范·弗利特饰演的原住长者因为建造大坝之事相遇、相识到最后的相互理解牵扯出一段温情却带点心酸的美国往事。

狂澜春醒剧照

算是六零年代早期比較沒那麼出色的卡山作品,當然那些原始的衝動、社會議題或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係都在那裏,不過蒙哥馬利這時已經不是那個擁有單純的臉龐男孩了,不再能夠體現純粹的掙扎、衝動與慾望。那是張傷痕累累的臉,過於世故而哀傷,臉上的肌肉似乎不聽使喚,抽動著、透露著對人世間現實的明瞭

狂澜春醒剧照

主线剧情是代表平等和法律的男主与对土地自然饱含深情代表开拓者一代的老妇人之间的对抗,两位都是优秀美国精神的象征,最终也只有两人能互相理解,并且没有谁真正胜出。再加入情感线和种族线后卡赞依旧处理的游刃有余。p.s.每次在电影中看到蒙哥马利车祸后的脸总会被疲惫和忧伤的感觉占据心头。

狂澜春醒剧照

进步需要代价,由于建设水坝的社会经济原因,现代文明就像洪水一般,吞噬了原始的大自然(原住居民)。用年轻的查克代表联邦政府,用年迈的妇人象征土地,查克认为社会应当进步,妇人认为自然不应受干扰,两者都有各自的立场,其关系和冲突推动了戏剧张力,构成了情节剧与社会经济学的结合。

狂澜春醒剧照

20190622周六20:06 可怜的老人家,亲手在一片土地建立自己的家园,结果就是this is not my land ,this is your land!永远都没有our land!蒙哥在戏里吞吞吐吐的他真的将自己的现实与戏剧混淆了吗,女的爱得好过火好可怕!

狂澜春醒剧照

影片主线似乎避免着各种矛盾的发生,却又在对西部类型片的边缘跃跃欲试,背后应该是Kazan试图完整纪录事件或时代的意图;但就影片内容而言,本应有的个人与时代对抗的矛盾、同工同酬种族的矛盾,或是30年代的时代画像完全被片中爱情故事主线中和;

卡赞功力太赞,把一部情节剧拍得充满活力。电影中的情爱也被刻画得细腻浪漫又不失些思想上的野性。本以为会完全是双方立场的周旋故事,但看完后发现本质上更像是一首献给灾民的温情曲,镜头抒情而美丽动人。【1960十佳No.3】

喜欢这样的蒙哥马利,passion buried deep under the thick of world-weariness, ,当然估计也有酒精作用。两人渡船的场景极美

新文明侵蚀原住民往往伴随着不相符的野蛮手段。即使本片采用了文质彬彬的叙事,从本质上看,仍然是:毁了人家的屋、占了人家的地、杀了人家顽固的老人、顺带诱抢了人家年轻漂亮的女人。

狂澜春醒完整版剧情介绍

  《狂澜春醒》,也有译《狂野之河》,本名《WILD RIVER》,是美国电影大师伊利亚·卡赞 Elia Kazan的(美国)三部曲之一,知名度不如《SPLENDOR IN THE GRASS》(《天涯何处无芳草》(1961))和《AMERICA,AMERICA》(《美国,美国》(1963)),但都是杰出的现实主义之作。1960年拍峻。
  电影瞄准1930年代,1929年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以及罗斯福针对经济危机的NEW DEAL计划都是关键词。田纳西州的田纳西河,由于时时泛滥成灾,并经历了一次惨绝人寰的大洪水,因此建设水电站大坝,既是解决失业、发展经济的现实之需,也希望就此摆脱洪水的恶梦,当然也是我们异常亲切熟悉的手法。国会因此成立TVA(田纳西谷管理局?),专门负责该流域的整治事宜,及建设水电站坝,力图促进地区发展。但由于水位抬升需要淹没河流中心的一个小岛,拒绝搬迁的美国地主老太太和从华盛顿来的TVA工程师协调员,以及其余粉墨登场的各色人物,出演了一出出既冷漠又煽情的剧目。
  作为主角的工程师CLOVER,带着职业人员的一腔热情来面对这个人人棘手的场面,既温情有礼又慷慨激昂,简直是理性与感性并局的完美综合体。笼络人心的情感方式,往往比激烈的压制逼迫更加有效。不仅地主老太因洪水而寡居的孙女立刻爱上了他,连同居此岛的黑人村民们也撤消防备,欣然搬进了有电灯的住宅,注意,电灯当年是新鲜玩意儿。最后,连立誓与祖先产业同生共死的老太太,在一个人留在岛上多时之后,也终于签下生死状,搬进工程师为她精心挑选的,与祖居相同式样的宅院。另外另一条种族歧视线也交织其中,由于CLOVER给出黑人与白人相同的大坝工地薪水,引起了当地其余工头们的先笼络之而后不成则打击之。利益纠葛、角色扮演、谈判协商及社会隔离,构成了这杰出的现实主义电影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