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莫扎特传

莫扎特传(1984)

莫扎特传

评分:8.7 / 地区:美国/ 片长:160 分钟/ 180 分钟(director's cut) 导演:米洛斯·福尔曼 / 热度:58362℃
类型:剧情/音乐/传记/ 语言:英语 / 意大利语 / 德语 编剧:彼得·谢弗
主演: 汤姆·休斯克/F·默里·亚伯拉罕/伊丽莎白·贝里奇/罗伊·多特里斯/杰弗瑞·琼斯
状态:1080p高清更新:2021-09-02
影片别名:上帝的宠儿 / 阿玛迪斯 / 阿玛多伊斯 / 莫札特传

莫扎特传下载地址

莫扎特传影评or剧照

《Amadeus 莫扎特传》(1984),这部传记电影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以一个既倾慕又妒忌的宫廷乐师视角去回忆莫扎特的一生。电影中莫扎特的生平经历与音乐相互呼应,从头到尾,不绝于耳,三小时的电影好像只是片刻的事。除了美妙的古典音乐外,我还欣赏片中的“上帝”一角,正反人物的才华、性情、遭遇等通过此角色的反照,显得更为生动深刻。

莫扎特传剧照

对电影里的情节表示深深的怀疑。周几看了一半一直以为自己看的是【贝多芬传】,今天开了下半段,发现是【莫扎特传】,我……不过优点是密集的作品展,听觉盛宴,不了解但被安利了。

莫扎特传剧照

8分+,电影制作层面的一流,在故事情感的共情上,还是相对缺乏,而电影要叫《莫扎特传》的话,电影里对莫扎特的塑造又过于的被动单薄了,远不如不如主动的讲述者来的饱满立体。

莫扎特传剧照

a must seeing 莫扎特传虽少了传统认知中欧洲电影的厚重典雅,但是充满生机活力,一如莫扎特热情洋溢的精神,调度、镜头、服饰、布景亦很考究精致,莫扎特的笑实在太有感染力了。

莫扎特传剧照

电影是部好电影没话讲,但是也太过于抹黑萨列里了吧(:3_ヽ)_ 就不应该译作《莫扎特传》真挺误导的……当时看完法扎在寝室里感慨一句萨列里(此处特指flo萨)真是好傲娇,爱莫扎特(的音乐)就直说嘛搞什么甜痛和杀杀服你,室友听到后说萨列里?他不是超坏嘛,嫉妒莫扎特最后还毒死了他。我当时就???你是哪里的同人本看多了吗?她说是来源于这部“传记”电影,还说当时她们全班一起骂萨列里……萨列里,实惨。 尤其是饰演老年萨列里的那位演员,看得我当真怒火中烧恨从心起(不过也侧面说明了演员厉害) 最后心疼一下莫扎特吧——从魔笛现场昏倒后谱曲一整晚再到第二天康斯坦汀出现,没有一个人想起至少给他倒杯水……

莫扎特传剧照

《莫扎特传》和《霸王别姬》一样,将在我心中永享一个最尊贵的位置,它们使我摆脱对于一种伟大艺术形式的无知偏见,谦卑地走到人类文明宝藏的门前,以东方的传统叩首,以西方的礼节祷告。

莫扎特传剧照

7.0;歌剧院和密集的音符总能让我想到《信条》,诺兰把第一幕的地点做成歌剧院,由此拉开了两个多小时的密集配乐,不知道这是不是在向这部传记致敬,向莫扎特致敬,又或许,天才的审美都是相近的…

莫扎特传剧照

看不懂啊……Salieri到底怎么杀的Mozart……这真的是莫扎特传吗?那个时代人们的脑袋都好大哦,为啥要戴那么大个头套orz 而且不管是年轻还是年老的Salieri的演员看得我都这个难受……太丑了orz

莫扎特传剧照

双男主设定的传记委实奇观,特别是反派视角更是胆大。导演版相当震动,恨不得立即马上所有莫扎特的作品不现场过一次简直人生遗憾。。身死最后的凄凉戛然而止于电影,观众似乎胸中义愤也难得到疏解啊啊

莫扎特的音乐着实是享受,神父和老头的演技看呆我了,但片子本身实在配不上《莫扎特传》这个名字。全片完全关于一个莫须有的人物与莫扎特的恩怨(虽然说也探讨了所谓庸人和天才的关系),而对于莫扎特本人的真实成长经历只提到了父亲丝毫没提到海顿老师?这也太美式篡改历史了吧,更不要说全片讲英语这种硬伤了,总之看下来所有可以尊重莫扎特的事都没有做。

天才陨落却依旧光芒万丈,庸才作梗却依旧被人遗忘。天赋的对比就是这样让人痛苦而无奈。莫扎特的音乐与剧情完美融合,三个小时也不觉得冗长。故事被改编得有些美国式的轻浮,不过这本来也不是严肃传记电影。

能够在童年时期看到这部电影还是多亏了我家读音乐专业的姐姐,她读大学时买的电脑里,有着很多经典的电影资源,以至于我们全部看了个遍。其中包括宫崎骏的一系列作品。莫扎特传也是三姊姐弟一起看的,至今印象最深的,是莫扎特死后那个凄冷的早晨,伴随着一阵阵哽咽声,一个音乐天才永远得离开了我们。

莫扎特传完整版剧情介绍

  本片从一个宫廷乐师萨里埃利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天才莫扎特的一生。萨里埃利(F·莫里·亚伯拉罕 F. Murray Abraham饰)是维也纳音乐界里有名的人物,自视甚高的他自从遇到了莫扎特(汤姆·休斯克 Tom Hulce饰),心里的妒嫉之火便熊熊燃烧不能平息。莫扎特总能以他超乎常人的音乐作品赢得全场惊叹,他的《费加罗的婚礼》等歌剧,都成了传颂千古的经典。
  萨里埃利对莫扎特又羡慕又嫉恨的心理已经发展到几乎扭曲的地步。他在莫扎特的事业上一次次的从中作梗——故意缩短歌剧的上演周期,恶意删改莫扎特的作品,在莫扎特承受着丧父之痛时给他无情的精神折磨。贫穷虚弱的莫扎特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写就遗作《安魂曲》,一代大师35岁就与世长辞,留下不朽作品。而萨里埃利,早有等待他的宿命般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