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大地儿女

大地儿女(1965)

大地儿女

评分:6.7 / 地区:中国香港/ 片长:114分钟 导演:胡金铨 / 热度:3734℃
类型:家庭/历史/战争/ 语言:汉语普通话 编剧:胡金铨 / 程刚
主演:乐蒂/陈厚/胡金铨/高宝树
状态:1080p/4k高清更新:2023-06-26
影片别名:Sons of Good Earth / Sons of the Good Earth / 英勇游击队

大地儿女下载地址

大地儿女影评or剧照

最近看了几部电影,《大地儿女》《精忠报国》《还我河山》,这几部应该是逃奔台岛后的“中华民国”视角下的电影,抗击外敌、收复河山,个中意味不言自明。只是这种春秋梦也就是做做而已。这部胡金铨导演首导之作,与后期胡导精于彰显东方美学、中华文化不同,还说的是家仇国恨。而所谓的游击队抗日忠勇(忠义)救国军,就更有意思了。全片最畅快的一个镜头,是胡导亲自出演的警察局长点鞭炮,豪气而浪漫,过瘾又感人!

大地儿女剧照

胡金铨想拍《四世同堂》,和李翰祥考虑过改编,可条件不允许,只好借用了老舍另一部抗战小说《火葬》的些许架构和人物。大杂院部分充满了胡对旧北京的怀念,同时暗含一些私人因素,比如女主角和胡母一样来自吉林。《大地儿女》的成本挺高,但在新马地区遇到了删剪,票房也不好。胡的第二部电影本来还是抗日片,叫《丁一山》,即他在本片里演的那个游击队长,开机两个星期,被邵老板叫停废掉。这样胡才转头去拍了《大醉侠》,走上了武侠电影之路。

大地儿女剧照

胡金铨处女作,拍的是台湾人喜闻乐见的抗日题材(青天白日旗高调出镜),在金马奖上也确有斩获,可能对他日后去台湾发展也起到了铺垫作用。30年代华北小县城里的抗日传奇,有耿直的正面角色、有72家房客式的大杂院体验、有国仇家恨的民众觉醒跟雷厉风行的抗日组织,胡金铨演了个当众挖弹头的豪迈军官,不过我觉得最有趣的角色还是反派高宝树的“老佛爷”,真是恶也恶的英姿飒爽,做她的男人可真够受的。前半小时是陈厚和乐蒂类似《一夜风流》的爱情戏(连帘子都挂出来了),陈厚长得跟金士杰似的,年轻的午马、樊梅生在跑龙套,刘家良一出场就死了。后半部分打鬼子拍的实在粗疏,枪战场面一塌糊涂,把我看睡着了。整体叙事尚流畅,胡金铨对叙事节奏的经营比李翰祥精致,而且也拍出了明显强于邵氏流水线电影的北方气韵

大地儿女剧照

乐蒂在邵氏的最后一部电影,和陈厚的drama。。。四世同堂式的抗日民间题材,哪怕过度煽情都不会差到哪去。胡金铨实力诠释了只要戏份精彩,出场时间再少也能抢光所有主角的风头。。。

大地儿女剧照

胡导少有的非武侠片,一出场,呀,好像小个头的尔冬升。他说话简洁明快,和刚刚看完的他写的《老舍和他的作品》给人的印象一样。书里导演自己说这一部影片受了老舍作品的影响,所言不虚,尤其前面对于北方四合院百姓生活的呈现,各人物一个个出场的设计,都让人想起老舍的小说。问题出在后半部分,感觉剧情跟跳着往前赶的草率,打日军又像穿越到横店。听说是被删减了很多,可惜了!我看的乐蒂的第一部电影,三年后她自杀去世,李翰祥说她是个不容易快乐的女性。这个故事里她没什么了发挥的,简单了点!

大地儿女剧照

胡式抗日。前两幕的情感积累都非常好,但最后一幕简直比抗日神剧还抗日神剧,宣布投降的最后一秒营救太荒诞了。要说和抗日神剧有什么区别,可能只有城楼上升起的青天白日旗吧。

大地儿女剧照

枪战场面不太行,大团圆强行靠超过人力因素的“天降”而达成(也是一如既往的毛病);大宅院的生活气息很好。以群众之力对抗侵略,城墙上扬起的青天白日旗。

为啥最近剪辑奖 感觉是中规中矩的摄影 布景演员灯光都有戏剧影子 邵氏必出佳片hh 胖太君拿刀拍的太落后了一个全景 传奇故事 两小队 飞檐走壁

大牛 你想气死我还是笑死我啊 拍市井生活那些都不错 战斗场面也可以看出一些后续风格的端倪 文本来讲还是有很弱的地方 但是可能是预期太低,不觉得难看,加上有很多熟人。游击队总部是李家祠堂来的!又是老爷庙 看来老爷庙真的在辽东! @2022-04-19 14:50:06

荷花真美 警察局長半反轉(老胡總算捨不得自黑)之出場滿口「經濟建設關我什麼事 我警察局只負責掃除一切非法活動」還以為是半個反派????

少有的描绘忠义救国军题材电影,即戴老板军统在沦陷区之游击队。以国军版李云龙式攻占平安县城为高潮,以日军投降劫后大团圆结局。猎奇观之,不错。

北平的文城,乡土的民国。前半段刚显露出小民真情,后半段便急转直下落入俗套。这种前后分裂,也可以看出胡导作者性与邵氏大厂模式的分歧。从多年后的采访看,胡导和老舍的关系真不一般啊。5/10

大地儿女完整版剧情介绍

胡金銓導演曾於康城影展獲獎,1978年被英國《國際電影指南》選為世界五大導演。此部抗日戰爭片,為胡氏1964年自編自導自演的首部作品,於1966年金馬獎獲最佳編劇、最佳剪輯(姜興隆)及最佳發揚民族精神特別獎,被評為「寫中華兒女的愛國熱誠,演導活潑,內容很有深度」。故事描寫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國人奮起抗日的事蹟;除胡氏粉墨登場外,主要演員還包括樂蒂、陳厚、夏儀秋及陳燕燕。

第4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编剧胡金铨 第4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剪辑姜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