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电影大全 > 非我族类

非我族类(2017)

非我族类

评分:7.6 / 地区:美国/ 片长:95分钟 导演:海迪·埃温 / 雷切尔·格雷迪 / 热度:25376℃
类型:纪录片/ 语言:英语 / 意第绪语 编剧:
主演: 埃蒂/卢泽·特沃斯基
状态:更新:2019-02-13
影片别名:你我之一

非我族类下载地址

非我族类影评or剧照

美国加拿大城市街头这样的人不少,一直也很好奇,不知道他们每天干些什么,有工作吗?这个纪录片给了一部分答案。最可怕的大概是小学生的教材里面,女生的脸全被涂黑了,也不让他们看任何世俗的书和电影。逃出来的人,虽然自由了,但精神上还是向往communal的感觉。

非我族类剧照

纽约生活两年 根本没注意到这个种群 在美国竟然有这样的存在 还一直叫嚣抨击中国没人权是不是太讽刺了呢 看完很压抑 联想到最近的N号房 性侵养女 还有无数看不见的肮脏不堪的性暴力 人性令人绝望 男性令人恶心 凡是在这丑陋世界坚强活着默默反抗的 都是好样的

非我族类剧照

宗教信仰和其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定义”我们是谁?”,但是身份认同包含巨大的多重性,是否我们自愿选择被宗教定义,是否我们完全接受这样的身份定义带来的社会关系,是否信仰能够让我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或许现实适得其反? 很欣赏本片深挖在美国这样多重文化杂糅中的极端宗教群体的真实生活,这算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严格遵守原教旨主义的宗教群体(orthodox Hasidic),导演以微观的镜头记录这个群体中的一些想要自我寻求意义的个体的经历,影片展现他们在极端宗教社群中经历的苦难、他们试图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尝试以及宗教文化带给他们的限制和障碍。假如上帝是爱我的,为什么他要让我受苦,为什么我感受不到他的爱?

聚焦三个脱离犹太族的年轻人,网飞出品,镜头叙事都无可挑剔,政治正确,但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大概是纪录片作者的独特性和人性化视角吧,这大概就是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区别了。

纪录片很大意义上的作用其实就是提出问题,直面问题。但是作为个人我真的很排斥看这样的纪录片,因为探讨人性的结果往往是无解的,每个人冷暖自知,你为他人忧愁谁又来为你取暖。就像最后回归族群的那两个男教徒,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在这里统统都没用,也许人家才是获得了真正的平静。

2018年上海电影节观看,我很喜欢的一类人类学纪录片,叙事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选角非常具有代表性,因为现在在从事纪录片行业工作才选择观看的电影,却给了我惊喜。观影,更多的是想看到除了自己以外的生活,扩展自己的视野。这部电影给了我不一样的惊喜。不想过多探讨宗教,因为不够格。

没想到自由奔放的美帝还会有这种封闭社区存在,还是在纽约这么开放的地方。得了上海的纪录片奖也是应该的,让我们看看美帝也不都是光鲜的一面。

非常平和温暖的纪录片,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望正统教派的窗口。虽然出来的人都像被诅咒一样,要么进监狱要么进戒毒所,主人公还是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

纪录片而言倾向性很明显,所以有不客观之嫌吗?一直对宗教持谨慎态度~怎么说呢,如果真的能带来信仰,可以;但不应限制想要离开的人,或者硬是让非教徒信仰

这些宗教纪录片真好玩?,神神叨叨。 东方信仰的儒家(教)也应该拍一个试试。 大家对当官的信仰从来都是前仆后继,苦读十余载,卖与帝王家。

#siff#亚伯拉罕宗教对人类历史进程到底起了多少积极作用,我不敢评论。作为纪录片应有的客观中立态度,在我看来,本片多少有点缺乏。这可能和极端正统犹太教派不愿与外界交流有关,但是相关知识的补充应该还是要有的。其实这片中存在的问题,在任何社会结构里都可能存在,没有因为宗教而特殊化。

上上学期拍纪录片,上学期学伍迪艾伦(taught by a Jewish New Yorker),现在看这部电影非常make sense。先不说宗教纷争以及创作者立场问题,它的摄影、声音剪辑和三个人物的叙事结构交叠就非常棒!

非我族类完整版剧情介绍

关于纽约的一个封闭的犹太教哈西德派社区的纪录片。由于受二战时犹太大屠杀刺激,该社区进行严格的自我封闭以求维系犹太教社会关系和生活传统,并使用严格的内部通讯机制以隔绝与外界的接触。但是现在这个社区中有三个年轻人因为不同的原因,都想脱离这个孤绝的封闭社区,然而他们一旦脱离将永远不再能和包括家人在内的所有亲属和朋友有任何联系。

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 最佳纪录片(提名)